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第一、二层是生理、安全的需要,是针对人的物质生存而言的;在此基础上,第三层为归属、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层层的需要就是推动人活动的内部原因,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能激发兴趣、产生动机.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是人类内在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七年了,为了培养人才这个战略目标,社会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在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校长要为教师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1.以人为本,帮助教师获得发展。马斯洛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一级的需要。它是指一个人需要做对他适合的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在能力,表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能不断的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活动,其教与学的行为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人际交往和人际互助的过程。任何人都有一种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要,促进个体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结成特定的群体。根据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人具有生存、活动、交往、发展和成就的基本需求,交往和归属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学生在学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需要相互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人生在世,生存是第一位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往往是先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会追求后面的需要。而当各种需要都相对得以满足的时候,万物之灵的人却很可能逆向思维.回归本原。是重新设计人生,还是为寻求刺激,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生的情感饥渴人际交往是健康的心理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也是当代中学生最感困惑的三大问题之一。有些中学生由于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其原本认同于同辈群体的心理不能找到认同的对象而感到孤独、失落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的根本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需要问题能使我们理解中学生的交往行为 ,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 ,这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为此 ,我们对初、高中学生人际交往动机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中学生人际交往需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目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可分为21种,其中强度最大的四位需要依次是友情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立的需要和心理素质的需要,这表明大学生的总体需要结构是积极健康的;强度最弱的四位需要依次是权力的需要、性的需要、奉献的需要和助人的需要,大学生需要发展的社会性弱化应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江山野在《教育研究》八三年第九期上发表了《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文章。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教学过程。作者认为,教学过程,需要从整体上和发展上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一观点,分教学过程为四层:一、从学生进小学到大学毕业(这一过程又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学生完全依靠老师;基本依靠老师;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完全独立)。二、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三、一门课程中的单元或章的教学过程。四、一课书的教学过程。文章论述了这四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指人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必趣、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应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积极发展个性,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是.让作文阵地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美好田园。  相似文献   

12.
林森 《文教资料》2010,(33):136-137
做好学生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即“需要层次说”,该学说对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极有启发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交往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以致成为人的基本的需要之一。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类有五大类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人的交往活动。意味着人对交往的需要。因为个体的归属就是个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的某种依属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交往的产物。交往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生理健康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民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第二,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第三,在语言表达和待人接物能力上,大一学生显著优于大二学生。第四,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理科学生显著优于文科学生。第五,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非独生子女显著优于独生子女。第六,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父母未离异学生显著优于父母离异学生。  相似文献   

15.
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并且按其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成一个层阶。在这一层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实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对认知的需要,对美的需要;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最后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儿童的需要的正确理解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实施行为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其心理需要,即人对某种事物或精神的渴望和追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且认为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然而,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无视学生心理需要的现象却长期存在。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有必要通过满足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自觉地将相关的德育目标内化为个体价值目标,从而获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这个目标简单而纯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也简单直接,那么一所大学应该以什么作为目标呢?一所大学存在的意义在哪?大学首先应该是培养人的地方,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圆满的个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知识和生存能力的欠缺,爱人与被爱的情感缺失,安全感的缺失,自我实现的渴望等等等  相似文献   

18.
修辞同义词形成的基础较多,本文根据《诗经》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诗经》修辞同义词产生的基础,即《诗经》章法构成同义;方言词语的融入;诗、乐结合的需要;诗歌押韵的需要;诗歌节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人教版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10人,其中全盲学生6人,低视力学生4人,均使用盲文教材,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空间观念,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概念。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数学探究活动情况,将其分为3个层次。A层学生3名,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思维相对活跃,空间观念发展较好,课上能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B层学生5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参与课堂活动,但缺乏主动性;C层学生2名,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及动手能力均不足,需要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参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应”人的情感需要、“激活”个体生命潜在的情感需要、“生成”个体生命新的情感需要、“提供”个体生命的情感需要满足与否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是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