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今日兰考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的黄河故道之中。风沙、盐碱、内涝严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1962年12月至1964年3月曾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盐咸、内涝”三害,闯出一条希望之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兰考。兰考人民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在河南较早地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长期吃统销粮的历史。 如今,兰考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田园似锦。焦裕禄同志临终盼望治理的24万亩沙荒、26万亩盐碱地、28万亩涝洼地已被根治。荒沙地绿树成荫,盐碱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兰考县城中心的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是1942年由中共地下党员张效儒同志带头出资创办的。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建设,兰考一中现已具有相当规模,在省内外有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有仁 《新闻实践》2003,(12):15-16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我1956年从解放军转业到新华社后,由于长期在国际部工作,直到1966年初才知道穆青。这年年初,天寒地冻,新华社大礼堂的大厅和二楼挤得满满的,穆青做兰考采访见闻报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当讲到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兰考人民痛悼焦裕禄时,穆青哽咽了,无法讲下去。原本一片静寂的大厅出现了轻轻的啜泣声。穆青停了片刻才继续讲。看来,穆青不仅广泛深入兰考采访,而且整个感情同兰考人民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10月22日,开封人民广播电台在“开封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我采写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向兰考县8万少  相似文献   

5.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有的劝说他们花钱搞“正面报道”,以挽回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力 《云南档案》2011,(10):11-12
由学徒到首义将领 1880年3月,徐万年(字寿亭)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瓦店镇的一个贫苦农家,幼时的他读过3年私塾。那时,时局混乱,生活艰难,15岁那年,便外出谋生。  相似文献   

7.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8.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家带口去关外谋生,我们一个家族的十多口人就这样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 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 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家带口准备去关外谋生,我们一个家族的十多口人就这样离开了家乡,一路上有火车就坐火  相似文献   

11.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一曲苍凉凄婉的《走西口》,讲述晋西北人们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故事,撼人心肺。当今,在更北的北方,比河曲保德生活还要艰辛的天镇县,至今财政收入还在亿元徘徊。全县22万人,有淳朴的乡间民俗、风雅的历史记忆,集中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35周年。河南省兰考县为了弘扬焦裕禄精神,决定编辑、出版一本书画集。征集稿件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界人士反响极为热烈,短短几年内,全国就有2000多件书法、美术作品被送往兰考。作者既有专业书画名家,又有省、地、市的党政领导干部;既有八九十岁的老者,又有十几岁的少年。已故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当时住在医院里,他拔掉输液的吊针,在病榻上欣然书写了“嘉行水传”四个遒劲的大字。人们把对焦裕禄的缅怀崇敬之情寄托于翰墨丹青,这再一次说明,焦裕禄这位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仅一年零几个月的共产党员,一直…  相似文献   

13.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如果在国内是在家,到国外是出外,那么记者所依靠的父母和朋友便是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离开群众'记者便会活动不起来,到处碰壁,一事无成.当国内记者如此,当国外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但是,出外毕竟不是在家,依靠朋友终究不是依靠父母.此中异同,必须辨别.  相似文献   

14.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悄悄地来到了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看见焦裕禄便介绍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四张照片,其中三张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如今,外出采访交通方便多了。在京郊采访夜宿农家很少了,回想起二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大风天,睡在大兴县石佛寺村农家热炕头上那次采访还满有味道。 偶然发现“冰棍队” 1979年11月,我到北京市大兴县了解农村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发现榆垡公社党委书记张洪山实事求是带领群众致富,采写了长篇通讯《不要忘记人民》,获全国好新闻奖。采访结束那天,到张洪山乡下的家里看看,他生活的比较贫赛。  相似文献   

17.
兰考县"1·4"火灾事故的情况通报,相当程度成为有关领导的功劳簿。不但有市县领导"高度重视""重要批示",还有各级领导"亲赴现场""亲临兰考指导工作""亲临一线",其居高临下、自证有功的味道跃然纸上。说到袁厉害收养弃婴这个要害,通报难觅当地政府对残弃儿的责任担当,却历数自愿献爱心二十多年的公民袁厉害的三个不符合收养条件。公民知其不可为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85岁。从1939年到上海谋生算起,65年出头了。读书,对我来说犹如空气,胜过一日三餐,生病住院也不例外。 过去,我常听人说“读书乐,乐读书”。而我自己的感受却是“读书苦,苦读书”。我养成的读书习惯是:  相似文献   

19.
我最近应邀去深圳跑了一趟,当了一回“南游客”。预定的任务,只足一剪之劳,原以为两三天后就可以回京。哪知到了那里,却被一个问题吸引住了,以致呆了一个星期,还稍嫌仓促。深圳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工厂林立,道路平坦宽阔,高楼大厦栉比鳞次。人均年国民收入超过1千美元,人民生活已提前步入“小康”水平。在那里,“住房难”、“吃饭难”、“乘车难”、“理发难”、“洗澡难”、“做衣难”、“上学难”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宾馆服务员和商店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比较好。单是一件事就使我很高兴,一天晚上,十点半钟,我在马路上截了一  相似文献   

20.
我开始到牧区采访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哈萨克牧民的“三多”“三少”:即喝得多、吃得少;铺得多、盖得少;骑马多、步行少。我从接触中体会到,这确是认识和了解牧民生活的重要一步。牧民的早餐较为简便,随便吃一点馕、包尔沙克(油炸的面食),重要的是要喝足奶茶才出外放牧。如远距离放牧还要带个小铝茶壶,以便中午架在三块石头上烧茶。放牧风吹日晒,非常干渴,这是生活的实际需要。直到晚上放牧回来,才能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