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五千年中华文化在大浪淘沙中去伪存真,留给我们无数的教育(接上期)父母是如何引领蒋蓉步入艺术圣殿,造就她不断提升艺术创造力?带着同样很多学艺术少儿家长们的困惑,我面对面深入访谈蒋蓉大师。蒋蓉十一岁就辍学了,放到现在,“不读书还会有出息?”但父母就将她带到作坊,让她在无墙课堂里“劳作”。一团紫砂泥在她小手中拍、打、捏、旋、刮、磨等下来,一只只壶坯很快被她快乐制作出来,虽然还很幼稚。  相似文献   

2.
赏识孩子,需要一颗爱心 当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时,小小的她,只需要我们一个小小的臂弯.在这臂弯里,她会感到安全;在这臂弯里,她会变得安静;在这臂弯里,她会获得温暖;在这臂弯里,她非常快乐.在生命的起点阶段,她对父母的要求只有这一点点.当父母倾情地对孩子付出这小小的臂弯时,就是对孩子小小的赏识.小小的孩子,上帝也会让她知道,她很重要.于是,她很幸福,即使在睡梦中也会露出令人心醉的笑魇.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因此,凡为人父母者,都非常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机会无所不在。在我女儿6岁那年,一天,她的门牙摇晃起来。她很害怕,跑来告诉我。我微笑着告诉她,等她的乳牙全部换成新牙,就意味着她从幼儿开始成长为少年了。这是人生的一项重大事件,就连牙齿仙女也会来给她庆祝,还会送给她礼物。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去年接手的一个案子,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个案件中的被告人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可以说谁都没有想到她会犯罪,但她却走上了被告席。我想,她所走过的路会给现在的父母和青少年一些警示。她叫明明,当时17岁,是我们这里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当我第一次和她接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孩很文静,一说话就脸红,乍一看我就知道她是父母跟前的乖乖女。经过了解果然如此。原来,她学习成绩不错,父母和老师都挺喜欢她,而且,她家里三代生的都是男孩,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女孩,因此谁都宠着她。她想要什么,想吃什么、穿什么,…  相似文献   

5.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2):124-125
个案分析: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偷东西,每次偷东西她的父母都会很凶地打骂她,但是,孩子反而越偷越凶,最后只能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中,我跟孩子聊了很久,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受父母宠爱的,但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身上,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孩子非常痛苦,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做很多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效果很小。在偶然中她发现当她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打她骂她,她能够从打骂中感受到父母还是爱她的。从此,偷东西就成为她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段,因为对她来说,她宁愿父母打她骂她,也不希望父母忽视她。  相似文献   

6.
猜疑的心     
舒心姐姐: 丽是我的好朋友,她是个很内向的人,在班上她就和我关系好。丽的父母早早就离异了,她是和姑姑、姑父一起生活。也许是寄人篱下吧,她的心格外敏感,有时候,为着姑姑一句不中听的话她会哭很久,事后还会反复想,因此  相似文献   

7.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8.
尘衣  鹭焱 《初中生》2007,(3):40-40
有个15岁的女孩身患绝症,生命垂危。 医生悄悄地对女孩的父母说:她可能活不过今晚了。但是她的思维仍然正常,她会很清醒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事要不要让她本人知道?  相似文献   

9.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一、焦虑不安的小孩小晴(化名),高一学生,16岁,独生女。父母是农民,她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到了11岁才与母亲分床睡。家族中两系三代内无精神病史。7岁左右,小晴的父亲好赌,父母经常为打牌的事吵架,让她很没安全感,那时小晴有点恨父亲,很怕母亲有一天会因为吵架离开家。9岁左右,她总觉得父亲出轨,感觉很不安。14岁时,与交往一年多的初恋男友分手,让她很受伤。15岁时,她未能考上理想的重点中学。现在,母亲全职陪读。她从中考之前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情绪很不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     
听说父母要带我去看刚出生不久的小表妹塔塔,我表姨的小孩,我很不乐意。新生儿,我想像中,他们都是又小又红,哭声凄厉嘶哑,小脸脏兮兮的,拖着两条黄脓鼻涕……更可怕的是,你把给他的娃娃送到他边上时,他会在娃娃衣服上淌满口水。医院到了,我抱着那个送给表妹塔塔(我不清楚她干嘛取这个名字)的布娃娃,跟着父母进了病房。一进病房,我就看见一张小床上躺着一个女婴,她身穿一件粉色天鹅绒小睡袍,手里摆弄着一只长毛绒小狗,她看见了我就朝我眨眼睛。我走过去把手伸进小床,她就放下小狗,用小胖手轻轻捏我的手。父母叫我留在这儿…  相似文献   

12.
玲从小就被过继给了别人,养父母并不怎么支持她读书,但她一直很努力,想争口气,让父母知道自己真的可以。她有时候会找我谈心,说一说心里话。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可可是寄宿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她不爱说,不爱笑,见到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就把脸扭过去,低着头。平时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可可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但做法很偏激。在可可很小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事,父母就逼她承认错误,不然就不理睬她,让她站在一边,直到认错为止。对她背不下来的诗,做不出来的手工,父母不是干预式的帮助就是指责式的批评。当父母向老师询问情况时,也总是问:“还行吗?跟得上吗?”从父母那里,就对她没有信心,可可自然缺乏自信心。来到寄宿班后,因年龄小,在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上午第二节课是五(一)班的英语课,刚进教师室我耳边就响起了一句实在不愿意听到的话语:“Miss Liu,×××的家庭作业又没做。”我眉头一皱,怎么又是她?她平时不声不响,看着挺老实,可是作业从来都不会按时完成。可能是父母离异的原因,有时她很固执,连老师偶尔让她做事,她也会淡淡地说:“我不高兴,我不去。”当时我非常生气,真想狠很地训上一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诠释TROT的IDOL “突然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让我会有点负担,不过这次的角色还是很活泼很有趣的形象,所以我自己想要演得更好的野心也更大了”这次在((TROT恋人》郑恩地挑战的是TROT歌手一角,对于偶像组合APink成员的她来说粉丝可以把她和TROT歌手联系起来吗?不过在综艺节目《四男一女》中曾助兴唱过TROT歌曲的她感觉完全不会被难倒。“原来我从小就和自己的父母一起非常喜欢TROT,  相似文献   

16.
王成蛟 《班主任》2013,(5):31-32
【案例陈述】小琪,学习成绩在上高中前都名列前茅,高中伊始也还不错,但她因病休息一个月再回到学校后,成绩就下滑得厉害。小琪很害怕老师和同学的看法,觉得很没面子,一想到这事就心焦,认为班里同学在背后议论她,要求父母给她调班。然而,调班后,她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绩,于是再次要求调班。班主任建议她过来找我聊聊。【诊断分析】小琪的问题很明显,她不能接受考试成绩下滑的事实,认为这让她很没面子,同学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议论自己,以致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再次下降又加重了她“没面子,被同学议论”的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月亮,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完美无缺的,可一个人的月亮在这个人的心中却布满了瑕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一个人的月亮呢? 薇是一个很阳光的女孩,她像男孩一样会玩很棒的篮球,她会很淑女地写一些很浪漫又能体现小女生心情的文字,这就是她除了初三繁重的学习后,放松自己的唯一方式,尽管父母对此很  相似文献   

18.
杰西九个月大时,初为父母的我们显得很外行。有一天我很受挫,就打电话跟父母诉苦:“我觉得我们完全被她牵着鼻子走了。她现在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我们就已经对她干依百顺了!这种情况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19.
在我生命中,永远不 会忘记一个人,是她改变 了我一生的命运── 我是从偏僻的乡村 考入县属高中的,读书的 费用,全靠父母土里刨食 的血汗钱。高一时我学习 成绩还是中游靠上,到高 二时,成绩直线下降,考 试成绩总是全班最后几 名。尽管这所学校被称为 大学生的摇篮,升学率很搞,但我心里清楚,我已 断送了父母寄于我的希犷崖,迈不进大学的门坎了。 那年初夏,班主任患 病住院,替代她的是一位 姓宁的老师,当时她也只有二十四五岁。她对我们的学习抓得非常紧,她督促着我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仍是起色不大…  相似文献   

20.
轻信的恶果     
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却发生在沈阳市一位15岁的少女身上。她先后被人贩子拐卖三处,历经半年多,身心倍受摧残。在公安局的侦破解救下,她才得以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王某为什么会被人贩子骗走?骗走后她的父母为什么没有及时报案?还需从头说起。王某是父母的唯一孩子,从小因父母上倒班,家庭生活很不规律,经常是谁走也不跟谁打招呼,天长日久,也没有留言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王某,也养成了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