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轼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点,以历史的经验为参照,更以其作为诗歌创作天才所独具之感悟和描述能力,对诗歌创作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从而充实、发展了传统诗歌理论。关于诗之本质,苏轼认为诗是诗人主体在感物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自由呈现;关于诗的价值功能,苏轼提出了"诗须要有为而作"的命题;苏轼接受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象外"说、"味外"说,进一步发挥了司空图的"美在咸酸之外"的诗美观;苏轼吸收借鉴道家的"虚静"说和释家的"空"、"静"观,对创作过程中主体"空静"、"物化"、"神授"、"兴会"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做出了揭示,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统的艺术直觉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勰诗学观在他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中据有重要一席。其诗学观的基本取向是继承、修正并淡化原始儒家诗学的功利主义色彩,使其与审美融合。标举自然与清丽,强调性情本体的恰当形式化,是刘勰诗学观的重要美学命题。其美学史意义是使儒家诗学观的审美之维得到合法的肯定与充实,在汇通审美与功用之途上做出了有建树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三十二岁时写作的《抄唐宋人诗稿数种,偶题绝句》是一组论诗绝句,共有十二首,主要评论了唐宋两代的诗人,如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柳宗元、韦应物、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苏轼、欧阳修、梅尧臣、永嘉四灵、陆游等。这组论诗绝句是沈德潜早年诗学见解的反映,其中涉及到了明清诗坛上唐代五言古诗的定位、李杜与王孟的定位、唐诗和宋诗的定位等重大诗学问题,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沈德潜早年的诗学见解,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清代诗学的发展,特别是认识从王士禛到沈德潜的诗坛趋势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诗汉译的翻译策略、语境、风格和互文性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要素。诗歌翻译的特殊性要求把诗歌翻译纳入诗学之中,探讨文本价值和隐含意义,延伸诗歌的文学生命。翻译诗学就是要使原诗与译文在时间、空间和文化体系内的种种矛盾得到相对融合。翻译过程中要考虑文体、主题、原型、象征和角色,不仅要翻译诗歌的语言要素,而且要再现诗歌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具有间性诗学的特质,从间性诗学的角度分析赛珍珠获奖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赛珍珠的获奖在当今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语境中,揭示出了和而不同应是全球化文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又叫道德伦理、伦理政治、伦理哲学,从诗学的角度观照伦理学批评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的落脚点是从诗歌创作的目的和社会功用的角度来解读传统诗学理论中体现的伦理学批评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诗学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和诗学引入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西风颂》的三篇译文为例,来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论语》和《诗学》为分析对象,从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的角度,分析了其各自诗学的特点及发生的背景,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是产生不同诗学观的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叶嘉莹的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实在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国古代诗词,而绝非为比较而比较,其或如有些学者那样为了扬西而抑中,这是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不同于他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叶嘉莹指明了中西诗论在具体阐释论证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二者如能互识、互证、互补,那就可以兼擅其长、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在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为老健古硬而非平淡的论述前提下,分析研究了梅诗能突破唐音、独立宋调,从诗学渊源上讲,在于他选择师法的对象与前人不同,更在于他对每个对象的取舍吸收之处、取舍吸收的时间与数量也与他人不同。重点论述了梅尧臣对韩愈、杜甫的特别师法,提及了对陶渊明、韦应物、阮籍、贾岛、孟郊和《诗经》的取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源头、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文化精髓。中国古典诗歌诗中所蕴含的强烈道德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淡泊深广的人文情怀和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人文精神的内核。重新强调其现实意义,重视中国古典诗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作用,提高国民素养和道德修养,有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风,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家风即家庭的气氛与精神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特有的精神环境和生活状态。好的家庭是好的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基本点。当前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转变,家风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优良内容遭忽视、传承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来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家风在家庭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相交”与“相切”、“边界内”与“边界外”、“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相互转化的物理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和方法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临界条件,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从而达到开发、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商榷了《荀子》杨倞注中的"绝""暴""振""挈""伐""安""锋""称""道""属""墐""辨"十二个词的意义,以期更深入推进《荀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有意遗忘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能,忘记过去的无用信息对于新的信息的贮存与提取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忘记过去的痛苦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因而对有意遗忘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记忆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理论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阿多诺为代表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被认为是"文化工业"问题研究的起源。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从它产生之日起就直指社会现实矛盾,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的文化高度商业化,使人们逐渐丧失了思考判断能力与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理论时期的欧美国家如出一辙。因此,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理论内涵,并对其当代局限性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此论题论争的重要理论资源。但真正第一个提出此论题的学者是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昂立·列斐伏尔。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是在其消费社会批判前提下作为一种逻辑策略提出的,他借以证明日常生活具有改变自身的可能性,进而具有完成文化革命的审美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发。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我国学术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清末国学复兴,尤其是墨学复兴的时代背景和学术传承下,为了图存自强、挽救时弊,运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墨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墨子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阐发,从而第一次把墨学纳入了近代社会科学体系.成为了我国将墨学研究推向近代化的第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缺乏批判性思维和人文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面临新挑战。批评性语篇分析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与真实语境脱节的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介绍理论,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以一则演说材料为例分别从及物性,情态和人称代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诸多事迹,给人的感觉是,以忠勇为主,兼有冷静和蔼等个性,在调和中达到统一,成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品行的追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两个相关主题:一是对赵云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二是赵云形象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这一命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