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昆曲的生存困境,许多戏剧界人士作出了各种努力来重建。诸如上海昆剧团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改编的《伤逝》和《班昭》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如话剧化导演等问题一样,昆曲的重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昆曲定位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最高品位”,适当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阳昆曲在长期的由南到北的时空演变过程中,其韵白浓重的吴音逐渐减弱,冀中地区"慷慨悲歌"的意蕴不断增强,成为流行于河北省中部和东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养生文化进行了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养生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和生存需求中不断总结、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集合体,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笔者认为,民族宗教、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对养生行为有一定影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和外民族的文化荟萃、融合、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游牧民族养生文化,内容涉及宗教行为、饮食与食疗、医药与保健、体育与文娱以及日常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声腔艺术。自元末形成以来,以谱当歌,口耳相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发展史。其文与乐高度结合的范式,构成中国传统戏曲声乐文化的至高典范。明清以降.昆曲Z-尺谱趋于成熟并广泛使用,中间保留了大量的昆曲文化信息,为昆曲音乐文化在当下的学习以及承继提供了便利。以笔者牧集到的昆曲工尺手抄酬神戏演出本(台本)为研究个案,仅对工尺抄本工尺谱的曲牌、宫调以及演唱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对乐谱本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懈谚与押.辗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游牧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了综合考察后认为:北方游牧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游牧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栀子花作为一种园林观赏植物,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不少人士喜欢,凭借其叶肥花大、甜香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清凉和芬芳,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盆栽花卉。在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温暖湿润气候和微酸性水土使养好栀子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而对北方来说,栀子花则需要精心管护,稍不留神,它就会叶黄脱落,很少开花,甚至死亡。本文结合近年来栽培栀子花的实践,介绍一些栀子花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他们的诗歌中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解读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科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北方民族语言对元曲在词汇、风格以及作家等方面的影响,证明起步于中原语言体系的元曲,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语言成分,拓展了元曲的语言内涵,垫实了元曲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栀子花作为一种园林观赏植物,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不少人士喜欢,凭借其叶肥花大、甜香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清凉和芬芳,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盆栽花卉。在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温暖湿润气候和微酸性水土使养好栀子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而对北方来说,栀子花则需要精心管护,稍不留神,它就会叶黄脱落,很少开花,甚至死亡。本文结合近年来栽培栀子花的实践,介绍一些栀子花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具有高阳县本地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高阳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促进高阳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配套工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迎接人口老龄化浪潮冲击的重要环节,更有利于我们平稳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代高阳织布业"胜甲北省",其兴盛和高阳商会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商会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促进,直至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一、民俗节日里的屈原故事;二、士人向往的屈原形象:(1)爱国情操;(2)社会理想;(3)行业方式:(4)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屈原作品中有关羿的材料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从屈原对河伯、羿对河伯的态度来分析屈原对羿的态度,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屈原的感情倾向,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判定作品中羿的时代,从而确定屈原对羿的批判态度。同时,通过分析,指出屈原在《天问》里将尧时羿与有穷后羿混淆在一起,并给予客观分析,解决了一桩悬案。  相似文献   

17.
戏曲描写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联全书情节的节关,起着整体推进情节发展和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红楼梦》中的戏曲"观众",在点戏、看戏、评戏中,充分显露出各自不同身份地位、思想性格和志趣爱好,可谓是"看戏人自己演戏给人看",而她们的"戏中语",幽默而隽永,活泼而厚重,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京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它的偏差和失误也是明显的,突出地表现在一些新编剧目念白唱腔的话剧和歌剧化、舞台布置的实景实物化和高投资的豪华制作、人物份相化妆的生活化以及颠覆京剧程式化表演的生活化表演等方面.这些偏差和失误造成了一系列危害,应当大力纠偏以推进京剧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凉州贤孝是一种用地道的凉州方言演唱的独特的民间说唱艺术,其唱词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表现艺术,其中大量叠音艺术的运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试就凉州贤孝唱词叠音词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作一探讨,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凉州贤孝唱词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