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事件追述: 《思想理论教育》杂志2009年第6期曾刊发过笔者撰写的《德育,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一文。文中叙述过一所重点中学高三年级A同学国旗下讲话有意走样的“事件”。该校抓住这一“偶发事件”,有的放矢地对A同学及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育过程中,事物发展或事物转化的关键、枢纽、决定性的环节可以视为教育资源的关键事件。在学校工作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教育人,教师如果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慧心,善于发现、抓住或者创造这样的关键性教育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笔者从学校、班级、个人三方面的事例,浅谈教育资源的关键事件开发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作用。一、热点资源板块化铺陈:擦亮儿童成长底色201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学校领导敏锐地抓住这个伟大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程背景"德育课程,应该是立足班级孩子实际情况,从班级和孩子需要出发开展的教育活动。开展班本德育课程,我们的目标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具体化、在学生身上可视化。德育的最终目的应是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1]基于此,笔者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了解到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依恋父  相似文献   

4.
徐稚 《班主任》2005,(2):19-21
一、高三阶段德育问题的提出 德育的阶段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是找准青少年成长的关节点,抓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最佳时机;是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心灵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10日<湘乡踩踏事件万人痛哭同学漠然:不难过>一文,刊发当天就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叶铁桥记者以独特的视角注意到了比踩踏事故更让人忧心的问题--学生对逝去同学生命的漠然.文中最后一句:"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这么不在乎,我们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更是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正>德育教学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在渗透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适时、适度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具体如何进行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认识。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活动,目的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通过购  相似文献   

7.
颜兰芳 《考试周刊》2013,(79):131-132
<正>在一篇报道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有记者问:"什么是德育?"一位教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位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善待孩子、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的引导。"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8.
德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打下扎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什么是德育?一切与"德"相关的行为教育、养成教育都可以视作为德育,它将人的内心修养通过行动展现于外,在法律与环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并上升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素质、素养。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们的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以生为本,倡导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德育必然会选择人文关怀,这是以生为本,完善学生价值取向的必由之路。德育必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级是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三观的起步阶段。班主任在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及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 链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生态德育的先进教育理 念影响下,秉承我校“六美教育”德育观,本文就一年级班主任 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出总结与研究,以期在良好的生态德育系统 中,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理想的德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植根于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日常所处的环境氛围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在各类活动和交往中点点滴滴地体悟成长。1.在生活情景中感悟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中借助(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件中受到教育、感悟。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道理,教育者特意创设一定的情景;其二,生活中有很多教育资源,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培养工科高科技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在本科三年级对学生开始"动手"教育时就应结合<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达到设计基础理论教育与现代设计方法更完善结合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又能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大大提高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劲头,使<机械设计>的教学更加多元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课程开发背景1.关于学校。小学阶段最后一学期,很多学校把"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作为重中之重,教师的"谆谆教诲"几乎离不开"考试"和"分数",一天一小练、三天一大练的"毕业复习模式"让学生心灵之弦紧绷。学校淡化或弱化德育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2.关于学生。六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末或青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有一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班主任如何使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且使这些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让好习惯伴随学生终生"的教育理念一直记在我心。读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德育有一条"注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部分中提到:"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应当说这是对数学德育功能的一种肯定.但是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作为数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似乎越来越远离了德育的轨道.特别是到了高三,虽然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从2004年被写进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段时间以来,高铁"霸座"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似乎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高铁"霸座"事件虽小,却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极好契机与切入点。深入思考这一热点事件,找准这一热点事件的教育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一事件并挖掘其教育契机,对于增强德育的时效性,推进德育工作与社会生活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热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目前的教学,特别是高三年级的教学,在一种强烈的考试意识的支配下,教师视学生为做题的机器,旨在让学生对高考题有一种熟稔感,而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多年,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才能解放思想;只有相信学生,才能改变观念;只有勤于思考,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高三语文复习应遵循"五化"教学法。一、主体知识网络化:据点辐射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德心融合",就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点,既灵活运用传统德育方法,也巧妙借助心育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以心育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基本途径,最终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这是在中国教育文化和教育实践土地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心育和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成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善于通过德育的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是非对  相似文献   

19.
三、开展养成教育育人,构建学生成长服务体系。让学生获得持续成长是学校的根本宗旨,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从宏观而言,如何立德、如何树人,学校在德育方法上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从中观而言,学校确立了培养“品德优、志趣雅、身心健、素质全”的学生的目标,在德育目标“优雅健全”上开展了研究;从微观而言,分年级分步骤具体细化,七年级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为“青春期教育”,九年级为“励志教育”,各年级抓住核心,适应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德育收效甚微。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在德育方面进行新思考,遵循务实求真,实施实效德育,追求德育实效的原则,观念更新,行为创新,开始新的行动。一、由"灌输"到"互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高在上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表面迎合顺从老师,内心未必认同。为避免学生因为畏惧身为"教育长官"的老师而形成双重人格,我们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