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考试》2010,(4):11-13
“探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三个考查层级。考查如下:(1)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因此,探究性试题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文章艺术性的评说鉴赏,我们不能就文解文,而要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进行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题强调有新见,答案不可能也不应该求同,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07年新考纲第一次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在江苏的2013年考试说明中解读为: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在能力的金字塔结构中,它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高层次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而以考查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探究题,在几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稳定成熟,今后一定时期内也还会继续设置,我们有必要对这种题型做一定的分析研究。下面笔者就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题中的探究题作一些探究,就正于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4.
苗陈亮 《学语文》2009,(4):35-35
2009年高考已是尘埃落定,轰轰烈烈之后一切归于沉寂,该是思考的时候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今年我们安徽省的语文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5.
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亮点。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8年高考语文备受人们关注的探究题究竟是怎么考的,有什么特点呢?从全国十几套试题来看,只有江苏与宁夏两家明确考查了探究题,课改区里山东与广东两家没有明示,但是也体现了探究能力的考查,那么是不是非课改区的试题中就没有涉及到探究能力的考查呢?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轻轻地掀起这位考场“新娘”的盖头,一睹其芳容丽姿。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了考生语文高考成绩的重灾区。它拥有总分八分之一的占比,但考生的得分却低得惊人,得分率只能徘徊在50%左右。这种现状,使得更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在思想上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可有可无,只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如作用题、表达技巧题等即可,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8.
凸显“探究”性,这是新课标的精髓,也是新课标实施后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最大亮点。它鼓励考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真正体现了对考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体现出解读文本是一种再创造活动的理念。这相对于那些答案唯一的试题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9.
袁爱民 《高中生》2013,(10):8-9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于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0.
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两者考查的要点各有侧重。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考查方向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探究能力,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探究能力作了如下说明: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下列根据具体高考试题对这个说明作个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材料选取、考点安排、试题编制三个方面,对2009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特色进行总结,探讨其在试题命制上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高三师生在备考这类试题时,应放开思维的触角,从不同方面去悉心体验、感悟。  相似文献   

13.
冯为民 《考试》2011,(8):13-15
文学类文本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头戏之一,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而从历年考试的结果看,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都比较好。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虑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体现了一定难度,得分率普遍偏低,很多考生答题时绞尽脑汁、下笔洋洋洒洒,可就是很难拿满分,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一向被考生视为难点,在该省的《考试说明》中“探究能力”被列为最高的F级。为2014年复习备考的需要,本文拟对江苏卷探究题的嬗变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开始,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改区高考各科目在试卷形式和考试内容上有所变动,广东高考语文科试卷变化最大的地方是设置了“选做题”。设置选做题的目的是好的,因为在目前高中的新课程中,学生选修不同的内容和模块,高考根据学生选学的不同内容来设置选做题,体现了高考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6.
纵观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在总体“求稳”的格局下,考查内容稍有创新,难度相对有所提升,试卷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社会,切合主流价值观。作为当前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文阅读题同样受大家的关注。江苏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主要采用了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年来江苏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特征,教师在进行答题指导时,应启发学生将关注点落在题干要求的分析上,更为有效地呈现自己的文本阅读经验。具体而言,一要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应变能力;二要充分利用文本,找准探究意向。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了考生语文高考成绩的重灾区。它拥有总分八分之一的占比,但考生的得分却低得惊人,得分率只能徘徊在50%左右。这种现状,使得更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在思想上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可有可无,只要掌握  相似文献   

19.
阅渎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最重要的渠道,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极其有效的手段,那么阅渎理解能力的好与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探究题在出题方向、答案设定、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可待完善与发展的空间。需要试卷命题者对文本、对学生都有详尽的分析与判断,从学生出发,立足文本,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不是让学生看到就怕,不敢作答。同时希望通过高考探究题的进一步完善,能够起到指导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为一种文字工具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