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郦腊凤 《教育文汇》2003,(12):19-19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在我们的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有些学校总喜欢禁止学生干什么事,不准怎么样,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学生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学生越想干。有许多书,学生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  相似文献   

2.
堵,是禁止,是限制,是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扼杀,虽然能让学生乖巧听话,保一时之无事,却很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堵”的状态下,平时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理,是疏导,是善诱,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也是培养学生安全防范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营造适宜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健康活泼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职责。进行教材改革 ,减少不必要的科目和考试 ,清除过多的教辅材料 ,禁止双休、节假日补课 ,改变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办法等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举措 ,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减负” ,教师怎么办?回答很简单 :“增容” ,即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深入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让所有…  相似文献   

4.
调皮、出风头、搞恶作剧、愚弄同学、刁难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常违规违纪,几乎是小学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的共性。他们时常让老师“头痛”,而我们又不能不去面对他们。他们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伤害他人,因而经常受批评、训斥甚至严厉的惩罚。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  相似文献   

5.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虽然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切忌“恨铁不成钢”的消极作用。 由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当某些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经教育改变不大时,当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时,当某个学生偶然  相似文献   

6.
“犟”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与父母的教导,而喜欢顶撞,除了生理、心理原因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越低的学生,“犟”劲越大,服从集体的意识越淡薄,越容易跟老师和家长顶撞。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要帮助“犟”学生克服“犟”劲,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劣迹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养成了厌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破罐子破摔”,严重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越迅速,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就越大、越深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他们也就特别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形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错误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环境,片面的学校教育等;二是主观因素,如学生自身对正面教育的逆反心理,动荡偏激的思想情绪,不良习惯,脆弱的自制力等。  相似文献   

9.
新余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用制度来约束中小学教师的不良行为,新余市教育局出台了《新余市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幼儿园教师参照执行)。“十条禁令”规定:禁止参加和组织有偿家教或违规补课或在节假日私自办班;禁止擅自设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向学生乱收费  相似文献   

10.
李运风 《辅导员》2009,(21):50-50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堵,逆客观规律而作,必败;导,顺客观规律而行,必胜。这一道理,对我们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颇有启迪。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时,也应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弃堵”“行导”,才能把班级建设成为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1.
教育网瘾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通学校对网瘾少年的说服教育、处分教育两种方式很难使网瘾学生转变。戒除网瘾学校的教育又极易复原。自然+特殊的矫治模式是系统教育、转变网瘾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工读学校”是什么呢?有一部法叫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本是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可叹的是在当下的学校里几乎不提了。该法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三十六条规定:“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揭示了“工读学校”的地位与性质,它对应于而又有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校,它是由法律所规定了的、政府举办的、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矫治、教育的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5,(3):123-124
一所毗邻港澳、地处繁华闹市的口岸中学,多年来没有因为思想品德和不良行为而开除或劝退一名学生,那些原本失去自信的“问题学生”在接受了这所广东省“绿色学校”里那种仿佛具有特殊魅力的“瞬间教育”后,开始自觉地远离了不良行为习惯,成长为品学兼优、家长满意和社会欢迎的优秀青少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学生”,一种是指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即在学习上存在有多方面的障碍,学习方法、学习品质上存在着某种不良行为,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另一种是指行为上的“问题学生”,即在品行上存在着某种不良习惯,易惹事生非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往往平时不敢发论、胆怯、不敢接近老师。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学生”,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转化他们,教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艰苦的劳动,仅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总免不了要对一些违规乱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何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呢?笔者认为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三忌”。一、忌恶言相向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做出一些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如给同学起绰号,揪同学的头发,用笔尖从背后捅同学,往同学身上泼洒污物,无缘无故打同学,等等。他们做出这种或那种不良行为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只是觉得好玩。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应多从善意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婉言相劝,春风化雨。有人说:“善良的语言是花,可以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又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疏”与“堵”是相对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思想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堵”常常是“堵”而不住.而“疏”则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永强 《班主任》2012,(3):45-45
面对学生丢失物品问题,如何保护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隐私、唤醒他们的良知,同时又让丢失的物品“完璧归赵”呢?笔者发现运用“微博”发布留言,在潜移默化中激励感化相关学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下面结合一则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造句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许多小学生造出的句子生硬干瘪、枯燥无味,没有达到造句教学的目的。提高造句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我曾作过尝试,效果甚佳。具体做法如下:堵,就是堵住“捷径”。中高年级学生逐渐摸到了造句的窍门,喜欢走“捷径”,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堵模仿句,不准机械仿照例句,依葫芦画样;二堵简短句,不准学生造只有主干,没有枝叶的超级短句;三堵劣质句,不准学生只求完整、通顺,鼓励他们造出生动、优美的佳句。疏,就是疏通障碍。造句如造房,“…  相似文献   

19.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某些教师教育学生时,却常常背离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一旦发现学生或班级上发生了问题,立即采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压而不服,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使矛盾升级,背离了教育者的初衷。还有一种情况,问题表面上解决了,但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想通。须知学生思想上问题只有靠做过细的说服疏导工作才能提高认识,有所觉悟。用“扬汤止沸”的办法“压”学生只能是“猫盖屎”,“煮夹生饭”。学生的思想问题没解决,总有一天会重  相似文献   

20.
网吧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网吧是普及网络知识的主要场所,正在形成当今的网络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禁止开设网吧,对青少年来说网吧就是深渊、魔窟。但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的指责迷恋网吧的孩子们,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们自觉杜绝“电子海路因”,光堵盈利性社会网吧是不行的,更应该在疏导上下功夫,开放中小学校“绿色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