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课前我让学生去准备一些“八宝粥”、“娃哈哈”、“雪碧”、“百事可乐”、“芒果汁”等铁皮罐头筒或铝皮罐头筒,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如将“八宝粥”铁皮罐头筒的上口内的圆铁皮全部剪去,然后在铁皮罐头筒的圆壁上剪去高为11厘米(罐头筒的高),宽为2厘米两边对称的长方形缺口,再将缺口一边的弧形铁皮内壁漆成黑色(另一边是金属筒内原有的银白色或白色),实验时将蜡烛立放在铁皮罐头筒底部的中心处(其他金属筒底部不平整的可剪去),这样学生在制作和实验时,无论在操作上或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2.
第九册《热辐射》一课是在学习了“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又一次让我们认识热现象的重要内容。课本中所演示的热辐射对比实验,采用的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进行比较,看两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一实验客观地反映了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七节《辐射》中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演示实验: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与吸收辐射热的关系。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是用一只涂有黑白颜色各半的烧瓶,实验中,让太阳光分别照射照白两面,根据玻璃管中水柱移动快慢的前后对比来判断哪一侧从辐太阳辐射中吸热多。然而实践中通过这一实验,要得出“黑色表面的  相似文献   

4.
5.
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热辐射》一课 ,是继“热传导”“热对流”之后 ,指导学生认识热现象的又一重要内容 ,在能力培养方面 ,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课本中的实验是让学生站在阳光下 ,左手戴用白纸做的手套 ,右手戴用同样厚的黑纸做的手套 ,来感知黑、白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多少有什么不同。要使这个实验效果明显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有太阳光 ;二是必须有一定的温度。这个实验是限制在一定条件下而进行的 ,如果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实验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教学中多次进行研究 ,为了使每个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热辐射…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p.52图2-19是热辐射实验演示,我对该实验作了改进。取两个同样的烧瓶,一只涂上黑色,另一只涂上白色或不涂色,在两烧瓶的等距中间装有“220V100W”的普通白炽电灯一盏,每只烧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间各插一根同样弯曲形状的细玻璃管,管里装有适量的有色液体,液柱保持相平(见图),当电灯通电发光发热后,在同一时间内,两管中液柱都上升,而黑色烧瓶中细管内液柱比白色烧瓶中细管内液往明显升得快而高。用本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第18课,热辐射的对比实验,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一实验客观地反映了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多。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辐射》一节中的实验作了些改进,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涂成黑色和白色;用一根细玻璃管把两只烧瓶连通起来,玻璃管内封入一段红色水柱。两烧  相似文献   

9.
热辐射实验     
在较早期载于本栏(指“热辐射实验”所在的《19世纪课本上的三十个图示》这个栏目,下同,——译者注)的“热反射”中,已经就由完全不透过辐射的表面所形成的镜面反射说明了热辐射。本月号上的这两个图示描述另外的热辐射方式,它可成为近代演示实验的基础。这两个图示都出自J.H.Pepper的The Boy’s Play-Book Of Science (1866)一书。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 热传递》一章中,有一个“热辐射”的演示实验。实验表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若按课本上的图2—19所示去做,需要用太阳光,很不方便。 为了不受太阳光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我在教学中对“热辐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下册第二章第七节,利用观察气体热膨胀的演示实验装置,来说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针对此实验见效时间较长,可见度较小的弱点,我们以全新的思路,重新设计了一个较理想,取材方便和相当实用的演示仪器——热辐射吸收本领演示仪。利用泡沫塑料受热熔化的性质,竭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观、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热辐射》一节,虽然内容不多,但学生不容易理解。对于课文中第一段的描述和插图——站在火炉旁,会感到热得很,学生很容易认为这是空气的传热作用,难以引入辐射的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复习完热传导和热对流后,我拿出一个电炉(400~800瓦),把电炉盘侧立在桌上,让学生的脸和电炉盘平面在同一高度上,离炉大约30厘米,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做。插上电源,问他们有何感觉,都说很快就感到热。肯定不是空气对流的作用,因为被加热的空气是上升的,空气的传热作用又不能这么快。接着再用一块烤得较热的薄铁板挡住炉面,立刻就不感觉到热了。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自然>和现在的<科学>课中都安排有辐射吸热的探究性实验.有的教材是用黑白两个纸套戴在手上到太阳底下去体验,感觉两只手受热的程度;有的是把易拉罐剪成两半,一半涂成白色,一半涂成黑色,分别用凡士林将火柴棒黏到两块金属片上,然后在两金属片的正中点燃一支蜡烛作热源,看哪边的火柴棒先掉下来(图1),有的甚至就用一黑一白两个塑料袋来代替纸套做实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执教和点评者的介绍,本堂课设计时的初衷,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旧教材教出新意来”。这是颇有远见的思路。 其实,也无须看得太远。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安排,到2005年秋,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算起来也不过两年半的光景就得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如果对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教学改革还不太熟悉,或者虽经历过改革但还不算站稳了脚跟的老师来说,仍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两位老师所追求的“新意”就是在经历这个适应的过程。 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来说,教材的内容本无所谓新旧之分,有区别的只是“意”,即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我们要适应的也就是这个。因此,无论现在用的什么教材,都可以作适应的材料,不必等到有了新教材才着手,这才是积极的态度。两年半的时光,是很难划出“等”这一块来的。 至于本课的记录和评点都很详细,见仁见智,留待大家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制自然第九册《热传导》一课中的实验2,旨在培养学生比较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当14个实验小组的热水都倒在烧杯中,它们均有一定的温差,第1实验小组与第14实验小组在时间上至少相差3min。这样,学生在感知物体露在杯外的一端时,就会有差别,结论也就大相径庭了。因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觉得如下方法较好,以飨同行。1 实验器材铜棒、木棒、铁棒、塑料棒、玻璃棒、铝棒、(直径均在1.0cm以上)各1根,纸条6~8张,酒精灯1盏等。2 实验步骤及现象a.将1张纸条依螺旋状…  相似文献   

16.
《大气压力》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力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我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他们轻松、愉悦地自行获取了知识。具体做法是: 1.以无膜投影片代替纸板做实验 利用纸板实验时要求纸板要平,遇水不易变形,否则实验成功率低。我在教此课时,为学生准备了比杯口稍大的方形无膜投影片,杯里的水不必满,成功率达到100%。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很直观地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52页《辐射》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有如下缺点:①教室内阳光不是随时都有;②小水柱易受手温影响而移动;③小水柱太小,后边的同学看不清。鉴此我将实验改为用500瓦的碘钨灯作光源,照射灯前5厘米处两条同样大小、同样纸质的纸条,其中一条用墨汁涂黑。大约10秒钟后可见到黑色纸条冒烟起火,白色纸条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实验1,要求学生把纸剪成螺旋状纸蛇,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从而归纳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而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结论。如果按课本上的图示(如图1)进行操作,实验既难成功,又不科学。原因是:①点燃蜡烛前,很难让悬挂着的纸蛇静止不动,因为虽然室外的风大部分被关闭的门窗挡住了,但仍有风从门窗缝钻进来,而且60多个学生在室内的活动以及呼吸等也会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形成微风,从而使纸蛇难以处于静止状态。②即使大家停止一切活动,屏…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二章[实验2—1],用霍夫曼电解器电解水来验证水的组成,效果虽好,但价格贵且易损坏,一般中学,特别是众多的农村初级中学缺乏此设备,因而许多刊物、书籍刊载了各种代用装置,可有的装置制作较困难且不直观,外型与霍夫曼电解器相差太大;有的装置操作不太方便,需实验人的手直接接触电解液而使手受腐蚀;有的装置产生的气体量少无法检验或检验不方便;有的装置因两电极间距离较远而使电解时间较长;有的装置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解液等等。针对这些缺憾,笔者经过探索、实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结合课文中对《热空气》实验加以改进,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1 材料  铁架台、细线绳、2个大小相等的金属桶、酒精灯、铁丝、一根两尺长细木棍、两片纸条。2 制作方法21 对金属桶加热处理,烧掉涂料,除去所产生的异味,用细铁丝做金属的提环。图122 根据图示:把铁架台、木棍、细绳、金属桶、纸条等组装成简易的天平秤。3 教学过程31 教师指导学生把制作好的天平秤,移动支点位置,调平简易天平。32 将酒精灯置于一端金属桶之下,点燃,将桶烧热后移开酒精灯、熄灭。3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