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将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15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2.
于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9):132-134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评点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在他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叙事视角方面,金圣叹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理论高度,他深刻地辨识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区别,同时还肯定了人物视角巧妙运用的特殊功用。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全知视角与人物限知视角的区别、人物视角的功能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叙事视角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树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74-77
叙事节奏对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历来为小说家们所重视。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论文从结构、情节、情感三个方面论述《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4.
刘堂春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1):77-79
有别于西方现代叙事理论对外在形式研究的倚重,金圣叹的小说评点非常重视文本内容的阐发。他从人物乖违的举动、平常细节、语词表面、名称绰号、衬托描写等多方面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蕴,为我们研究隐含叙述声音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小说批评表现出对公开叙述声音的关注。他认为叙述者的介入应具有与情节的浑融、“以文为戏”、协调叙事节奏、做出价值上评判等特征及功能,体现向现代小说批评跨进的崭新倾向。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7.
王芳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5):9-10,87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8.
王芳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9):9-10,87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其在评点修改《水浒传》时是在多数虚构的情况下,试图用史笔来对虚构小说进行修改,但又不过分囿于史书的框架,这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与评点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尹缉熙 《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4):66-68
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学理论家,在《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中阐发了他的学典型观,他认为学典型要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学典型要有创新性,并意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金圣叹的学典型观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并具有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1.
谢许航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29-31
在众多<水浒传>评点本中,金圣叹所作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研究者可从文本价值、传播价值、理论价值等三个层面探讨金批<水浒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2-64
金圣叹对70回本《水浒传》的评点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推到鼎盛时期,他评点的动机究竞是什么?这是研究金圣叹的重要问题,人们曾做出多方面的探讨,然而今日看来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梳理旧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动机是复杂的、多重的。因此对其评点动机应做至少以下两个层面的解读:显动机,为了使子弟读了晓得许多文法;潜动机,文人理想以白日梦形式的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功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1):20-25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原学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2):59-63
梅尔维尔发表于19世纪50年代的短篇作品十分讲求叙事的艺术性。以《广场故事集》的标题故事为例,该故事的表层文本表现的是叙述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导致的失望情绪。但分析显示,故事的叙述速度渲染了叙述人在仙境之旅之前、途中和之后的心境变化过程;典故和意象等心理指涉的不断重复揭示了叙述人接近事实真相时失望情绪的不断强化;语言的节奏变化作为达到情感形式的有效媒介参与了意义的生产过程,与叙述速度和意象重复一起,建构了故事的潜文本意义: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不可缺少适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王家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8-20,25
金圣叹《杜诗解》中对杜甫诗歌的解读方法大致可归结为解诗、读诗和品诗三种。解诗之法并不是纯粹的机械分割,其背后有一定内在文义结构的根据;读诗之法重在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与细部推敲的结合;品诗之法强调联系诗人的人格精神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深入体味诗人的心灵世界和真实情感。三种方法是“解”字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含义的体现,由分解到阅读再到品味,大体呈现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郑建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2):114-116
节奏在音乐三要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节奏的研究滞后于旋律与和声。节奏学是音乐技术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以“六才子书”的形式评论经典作品,将《史记》列为“第三才子书”.通过分析金圣叹对《史记》的文学性评论,能够体会到《史记》结构的精严、文辞的精妙、情感的精深,同时,在金氏理论的指导下,阅读者可从宏观、微观、作者论赞等方面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对阅读《史记》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