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在所有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造的潜力。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和开发这种潜力,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然而,目前在我国,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从我国的中学科技教育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使中学科技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势必阻碍中学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中学科技教育工作者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关创造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在很多国家掀起了热潮,国际教育界已把二十一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性人才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世界一切财富中的“母财富”、“活财富”,而创造性人才所特有的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人才用其创造力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因此,创造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是万万不可漠然置之的。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军事的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其实质又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造性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为世界科技的进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0世纪的世界“新四大发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则为人类科技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世界科技发展史的经典瞬间,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类的聪明才智,这种灵性与创造力的充分结合,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描述的便利与愉悦,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更加精彩的蓝图……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生生不息进步的源泉,而小学生的创造力在理科的课堂之上更容易得到发挥和激发。落实到素质教育的层面,数学作为中国素质教育在小学基础阶段非常重要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运算应用能力、想象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打造小学数学课堂上,重要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激发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贵在创造,艺术的生命也在于创造.纵览艺术发展的历史,无疑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创造力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创造力,科技就谈不上进步;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了创造力,其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在中西方艺术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人类从茹毛饮血到铁器的运用,直至近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当今的电子时代、信息时代,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尤其在科技、信息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更迫切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必然具备创造性思维。“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试论创造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创造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徐大真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建立在无数发明的基础上的。无论何种发明都是创造活动的结果,发明是人类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更离不开...  相似文献   

8.
推行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的观念,形成“为创造而教”的信念。一、创造力的内涵创造力是指运用固有或已知信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正是人类特有创造力的结果。可见没有了创造力,也就没有了历史的前进,没有了人类的存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力发展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相似文献   

9.
1引言创造力,在本实验研究中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是两种心理素质的综合体。创造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基础,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性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从洲年代起,特别是在“科技兴国”战略提出以后,我国也逐步加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证性研究还不多,教学中也缺少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自然学科尤为如此。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创造力能不能培养?二是小学自然教学能不能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研究创造力已经成为当代心理科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进化心理学的引入则为研究人类创造力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角度。该文对创造力和进化进行了系统化的解释,并介绍了创造力的进化过程。最后,该文对创造力进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不同形式创造力可能源于不同的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阐述课外科技活动作用,分别介绍深入校外科技活动基地和生活用品创新设计项目课外科技活动案例,课外科技活动实践表明学生科学素质与创造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竞争。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必须从战略认识的高度,认真思考和研讨如何大力加强创造教育,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本文就创造力教育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创造力的内涵界定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和标志之一。研究创造力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的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尽可能地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对创造力的定义,学术界的观点异彩纷呈,颇有争议。目前,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人类进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创造力不断发展的历史。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势态,即不是用产品数量占领市场,而是以产品的独特功  相似文献   

14.
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是充满创造的历史,人类如果没有创造力,世界就不会象今天这样绚丽多彩。那么为什么近代的发展如此之神速,而古代数千年的发展比不上近一二百年的发展呢?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极大地加速了人类潜在创造力的开发;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世界,这是因为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力最完善的教育环境,创造力的培养又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一、创造力的理解 说到创造力就使我们想到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杰出人物,想到他们对世界杰出的贡献和众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是人类所持有的能力,而人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创造,裎是创造力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实践是根本,是创新的根本,创造力的最终表现是实践。把握创造力的实践本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繁荣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再次上升为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21世纪的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创造力是财富和成长的源泉."创造力从何而来?创造力来源于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根",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维护好根,若连根都留不住,企业的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有效且准确的获取人才,培养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从而防止人才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针对如何避免人才流失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郭丽  潘清平 《教师》2011,(16):71-71
创造力是智力的灵魂。现代科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幼儿期是人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恒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创造型人物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创造力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创造力的发展因素,最终促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造福于人类自身。创造力是由个体等因子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水平取决于环境、人格和认知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特别是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考改革刻不容缓。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根据多年对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开放式海量高考"方案,为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高考改革指出一个崭新的思路,为打破应试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把隐喻视作一种渗透到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的思维方式,认为它无处不在。本文通过研究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将其来源分为三大类,即其他科学领域、日常生活领域和文学典故领域,从而阐述了人类在不断探索科技领域时,隐喻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扩充了人类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