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写前准备、写作练习、写后修改和展示交流四个环节。作文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有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就是这三个环节也没有真正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是为不教,读是为了写。写文章是检验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文教学从三年级的起步到五、六年级,作文要求在逐步提高,学生写作面临很多问题,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  相似文献   

3.
如何教会学生说话,如何教会学生写作文,怎样成功地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小学作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起点,重视"三言五语",把学生引向学会说话、学会写作的习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写作需要才能,考场作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除了必须具备写作的基本才能之外,还应具有某些方面的更强的能力,小作文尤其如此。要写好考场小作文,平时在写作训练中注意下述几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一、驾驭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历届高考小作文着重考查了叙述、描写、说明这三种能力。88届看连环图写  相似文献   

5.
古人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件事,同一个题材,写作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就不一样,说明问题也不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横看”和“侧看”,进行多角度思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例如一题多作换角度:有时出一个题,让学生做二、三次,从不同角度去写,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如《落叶》一题,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五种立意去写: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生源高中,平时作文教学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眼对题目心生怨,手托下巴想半天,时间过了一大半,只写两语和三言"。搜肠刮肚勉强写好的作文,语言相当幼稚,内容非常单一,或言之无物,或言之无序。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就要让学生喜爱作文,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产生写作欲望,积累了写作的张力和能量,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他的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讨厌、畏惧写作。调查其中的原因,学生认为生活体验少是主因。中学作文教学训练模式过于单一,过多追求纯章法技巧训练而忽视表情达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语文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跟综合实践课程整合,通过一系列的作文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带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教学,这是从写话向正式作文的过渡阶段,由于跨度比较大,学生心理负担重,不知道写什么,不明白怎么写,怕写不好,从而产生畏惧心理。随文小练笔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小型练笔,一般可随课文教学而进行,其篇幅短小精悍,灵活易操作,且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教十年 ,大量的学生作文告诉我 :作文写作中的定势现象已在中学生中全方位出现 ,且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的第一届学生写《小帆船》,讲述孩子之间的友谊 ,“我”对朋友的误会 ,小帆船的失而复得 ,朋友离去后“我”的愧疚。当时我觉得这文章写得不错 ,主题鲜明 ,结构巧妙 ,人物个性突出。可是“小帆船”在以后的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 ,只不过已经改头换面变成“钢笔”、“邮票”、“装饰品”之类的东西 ,而从形式到内容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这就是我们老师辛辛苦苦训练的“作品”。定势作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定势。材料和…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写前准备、写作练习、写后修改和展示交流四个环节。作文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有“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就是这三个环节也没有真正做实、做好。这样的作文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生编硬造、内容空洞等现象的产生。至于感情真实根本无法提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1.
张腾飞 《成才之路》2013,(22):69-69
设计意图: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作文(写作结果),常常忽视学生写作过程前后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等重要因素。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不愿写,不会写作文。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写作中的"三乏说",即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经验来自于教学实践,其特色也体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之中。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确立了独特的作文目的观、作文内容观、作文环境观、作文训练观和作文评价观。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明确实用又真实的写作需要、呈现可写更易写的写作题材、营造乐说也乐写的写作氛围、提供灵活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以及给予良药不苦口的写作评改。  相似文献   

13.
读了王浴海先生的《三言五语可否同千言万语一起考》(《作文成功之路》2006年第1期),心湖似被投进一块巨石,一下掀起了层层涟漪。是呀,长期以来,我们把这种捡拾散金碎银的写作给忽视、忽略了,而这“散金碎银”却有着极大的价值,顺着它们一路寻去,很有可能就会发现一座“金山银山”。怎样把三言五语同千言万语一起创作呢?笔者经过深入思考,结合王先生的稿约指导,总结出如下几个步骤:(1)认识点的生发拾取;(2)思考点的拓展突破;(3)关联点的捕捉提纯;(4)穿透点的深化升华;(5)着力点的论证铺陈;(6)成败点的反思总结。认识点的生发拾取实为感受点…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初学作文常常会犯内容空洞的毛病。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指导积累素材,为"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说明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文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作文习惯的检查 ,发现学生不爱写命题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命题作文不好写 ,有时缺少写作灵感 ,怎么写也写不出来 ;二是写出来的作文很少得到老师的称赞 ,不知道老师喜欢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 ;三是想写的时候又表达不出来想要表达的内容 ;四是学生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作文 ,畏难情绪制约着学生的写作动机。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精心选择习作范例 ,注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在教二年级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伊始,即有同事相告,学生的作文,真正优秀的均出自小作文中(两周一篇课堂作文,称“大作文”;两周一篇小练笔,称“小作文”)。我觉得奇怪,大作文,老师要命题、指导,学生写不好;而课余的小练笔,完全由学生自由自在地写,反而能写好,为什么呢?一学期下来,证明同事所说之话有理。个中奥妙何在?细细分析,原因自明。小作文不命题,不限体裁与篇幅,学生就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自由选择最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去写,虽无教师指导,却最符合写作之规律,故能出佳作。而大作文,由于其形式上的种种限制(如命题。体裁、字数等),学生…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有种沉重而又无奈的心态:他们认为作文是卷面总分中的五分之二,是怎么写都没劲,怎么写都没戏,又不能不写,不敢不写的文字;有时甚至认为作文是诱使人在规定时间里集体撒谎。而当让学生动手写作时,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总觉作文乏味,甚至不知从何落笔,以致于写作时搜肠刮肚、挤牙膏似地艰难地爬格子,也不过是三言两语、言之无物,  相似文献   

18.
过去教作文,有一个老办法,就是教学生开头怎样,中间怎样,结尾怎样。结果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不具体,不真实。我们经常想: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读了三、四百篇课文,其中有不少是学习写作的范例,可为什么作文能力总是提高很慢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读和写分家,忽视了在讲读教学中为孩子们写作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作文指导。一、紧扣教材,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得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可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学生有感而发,抒情而写.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如释重负的享受.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得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可言.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学生有感而发,抒情而写.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如释童负的享受.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真情实感”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