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幅大照片     
吴言 《新闻三昧》2004,(2):55-55
看报常有这样的体会:图>文。即一幅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翻开1月8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我被一张巨幅照片所震撼。在“死亡今下,亚辛无惧”的标题下,版面正中显示着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坐在轮椅上的形象。最令人震撼的是亚辛周围的一群人。他们是亚辛的保镖和五、六个孩子。这些少年儿童一面与保镖一起护送亚辛去作“星期五祈祷”,一面神志自若地相互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三昧》2003年第10期封面上,刊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新老工会主席“牵手信步”的巨幅照片。我作为一名曾任区工会主席10多年的退休干部,看后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我感谢作者拍得好,编辑安排得也  相似文献   

3.
4.
(一)43年前侯波拍摄的毛主席在韶山和少先队员们合影的那张照片早已为国人所熟悉。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主席身后簇拥着一群笑得合不拢嘴的学生。在这一幅照片中,偎依在主席身边的男孩、女孩若干年后结成夫妻的佳话(见图一)尚鲜为人知。我当时在一家女性杂志社任专职记者。得知这个消息无论从政治角度,或是趣味性、传奇性,都是极好的线索,我如获至宝,脑海里思索怎样联系采访。几经询问,才得知主席身边的男  相似文献   

5.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成为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场重大胜利,这次闻名遐迩的经典战役不仅让后人敬仰,也留下许多有意义的影像资料,摄影作品(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的指挥所)(见3版)就是其中的代表。谁也不会想到,数十年之后,有人会撰文对这幅广为流传的经典照片的真实性提出疑义,并期望能有人释疑解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大连“5.7空难”之后,全国各地报刊立即有了大量的报道,其中有大量新闻照片。在这一过程中,新华祉编发的一幅《黑匣子出水》的照片引起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看这幅照片的时候,总要一次次地把目光从照片上移开,我无法长时间地注视这样一个残忍的画面而无动于衷。这是一幅描写杀戮的新闻照片:两个黑人士兵正贴身"零距离"地枪杀一名同肤色的男人。它的文字说明如此简短:"九十月份发生叛乱的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叛军处死一名有掠夺嫌疑的人。"这句一字不能删的文字,语气就像"九十点钟微风拂熙的海滩,约翰正和他的女朋友一起散步"一样冷静和平常。是的,对于这个从未停息过战乱和流血的世界来一说,这样的杀人画面因每天重现而变得平常,只是因为法新社记者Georges Gobet冷酷而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一瞬间,只是因为这张照片获得了今年第4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突发新闻组照一等奖"而在这世上广为流传。对于摄影界来说,这是一个经典的瞬间;而对于世人来说,这是一个悲哀的瞬间。我想,面对这样一幅照片,哪怕你的眼光只是心不在焉地轻轻扫过,就会在瞬间被画面中被处决者的眼神所击中。这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呵!在生命即将被强行剥夺前的刹那间,眼中的惊恐、绝望,以及看到拍摄者(旁观者)后的鸣屈和求救,一个生命在即将消逝前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1989年10月20日第三版上,刊登了叶首卫拍的一张照片,标题冠以“我除外!”三个字,其寓意之深刻,容量之广泛,用题之精当,令人赞叹。照片构图极其简单:背景上,象是一堵墙壁,也许是一块标语牌,占据着整个画面,“严禁烟火”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一位男士嘴里叼着刚点燃的香烟,在那里神情专注地写“严禁烟火”的最后一个“火”字。那“火”上的人字还未完工,黑体字的一撇正在作最后着墨,一捺还没有描墨,“火”上面的双翅刚打了个框子。这时照相机的镜头正好把画面上写字者嘴  相似文献   

9.
据获得“《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图片”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作者的刘为强称,他为了拍摄这张火车与藏羚羊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照片,在掩体里守了八天八夜。我和许多人一样,为他的这种执着所感动。然而,我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种与感动毫无关系的联想,就是对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第十九届海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奥运圣火境内首传>获得体育类一等奖.回想起这一作品的拍摄到见报最后获奖的经过,我对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和职业态度有了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始设于1732年(雍正十年).终止于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200年来一直是呼伦贝尔地区集军政职能为一体的最高衙署。  相似文献   

12.
茅震宇 《青年记者》2007,(17):63-63
据获得"《影响2006》CCTV年度新闻图片"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作者刘为强称,他为了拍摄这张火车与藏羚羊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的照片,在掩体里守了8天8夜。我和许多人一样,为他的这种执着所感动。然而,我同时又产生了另外一种与感动毫无关系的联想,  相似文献   

13.
近日,青海省档案馆举行李景瑞同志照片档案捐赠仪式。青海日报社离休干部李景瑞将自己所拍摄和珍藏的3700幅老照片捐赠给省档案馆。这些照片包括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多年来拍摄的大量新闻、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照片以及他个人珍藏的老照片等,有些作品曾在《民族画  相似文献   

14.
4月15日,美国(托莱多刀锋报)消息,该报副总编辑罗伊亚伯透露报社2007年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摄影记者艾伦·德里奇79幅电脑制作过的数码照片。罗伊亚伯在专栏中透霹:“德里奇经常使用电脑改变画面中的信息元素,其中包括涂掉人物、改变树枝结构等照片的背景元素。同时,他也给照片增加使画面更加完美的元素。特别是在体育图片中,经常在画面中增力重要的元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青年朋友要我谈点有关摄影创作的实践和经验,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谈,更不用说成功的经验了。但是,在摄影创作中,失败的教训还是不少的。失败的原因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我大体把它分为: 一、客观情况不允许,而主观条件又无能为力,导致创作上的失败; 二、客观条件允许考虑再三,而由于主观上的懒惰或创作态度不够严谨,忽视了对主题的提炼、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创新,导致摄影作品的平淡无味和顾此失彼。 三、天时地利人和,客观条件对创作十分有利,由于自己创作水平不高,观察不细,感受不深刻,目的不明确,导致创作的失败。 我有幅“无法命题的照片”,就属于后两种情况。 那是1962年我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时值秋初,我到豫南采访,一天下午,夕阳西下,黑云从西边天际滚滚而上,霞光四射,烧红了黑云的四周,蓝天作衬,彩云绚丽。在稻田的田埂上,有几个放牛的牧童,边放边走,逍遥自如。我偶遇此景,“触景好奇”,没有经过任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这是一幅非常值得研究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它由《达拉斯新闻晨报》的戴维·利森拍摄。作为一名“嵌入式记者”,他被允许跟随美军第3步兵师第3作战旅的2-69装甲特遣部队进行采访。照片有如下的说明文字:“当第3步兵师的安迪·麦克莱恩上尉及其同事进一步向巴格达挺进时,他们受到的反应不一。尽管一些伊拉克平民对于美国人的到来深感愤慨,但其他一些人却以微笑、挥手,某些情况下则以吻手——一个表示尊敬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热情。”①我们把该照片称作“吻迎美军”。二、救赎神话符号学方法对于新闻照片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0,(8):F0002-F0002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象、意境及氛围。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用水墨、  相似文献   

18.
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展览中有两幅周恩来中学时代与同窗好友常策欧、王朴山的合影,分别于1914年和1916年摄于天津有名的鼎章照相馆。由于两幅照片相隔两年,构图又几乎一模一样,颇有意味,启迪了我关于友情的一些感触,于是想写一篇题为《情真 情趣 情长》的随感。没有想到,文章写作过程中,与常策欧之女常景超老师的两次通话又使我受益匪浅,她对人、对事、对文、对历史的严谨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不愧是总理生前好友的女儿,不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  相似文献   

19.
一幅狼狈相     
七月十九日,北京市一百五十万人为抗议美英帝国主义侵略西亚,举行了强大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像潮水一样涌向英国代办处.愤怒的呼声不绝子耳.大批的抗议书、信,避给英国代办处工作人员.可是,一个英国代办处的工作人员,竟阻敢把清华大学的抗议书弃之于地.这激怒了示威的群众,当场对他这种无襁的行为,提出了强硬的抗议和指责.在强大的游行队伍面前,要无襁的英国人不得不低头了.请看,照片里的主角,英国驻北京代办处的工作人员,正带着一付狼狈相,蹲下来把他无理丢在地上的抗议重新拾起来.这是一张富有政治意义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