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说     
《爸爸妈妈的悄悄话》这个题目,强调的是写作的角度,即通过偷听者来写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们为什么要说悄悄话?他们的悄悄话都说了些什么?偷听了这些悄悄话,孩子是否了解到生活的另一面?这些悄悄话对孩子的情感、思想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选取了三篇,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兴策先生的点评及亮分。下期赛题:《三首写蝴蝶的古诗》。主持人说@老猛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作文时,如果能先拟个好题目,就一定会使文章独具魅力。以前我们练的大多都是命题作文,同学们只管依题进行写作。而现在我们接触到的话题作文,是先给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根据话题的要求,自由选材,自行拟题。那么,怎样才能拟好题目呢?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拟题技巧。1.不落俗套,突破常规。如写“爸爸”一类的文章,常见的题目是《爸爸》《我的爸爸》《我爱爸爸》等。朱自清却用《背影》,通过背影写父子间的深情厚意。《我家的“党代表”》写的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爸爸。《想给父亲买双鞋》写父亲穿着旧鞋冒着风雪送我上学。2.挪用仿写,锦上添花。借用修辞,可使文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诱人。如《听取“哇”声一片》,引经据典,指出现实生活中“哇”声一片实质是语言贫乏的表现。再如《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些吧》,上网招来网民们一顿“砸”,反正,挨砸也不会真疼,何况挨砸的也不知道你是何方神圣。在网上只管尽情地显露才华,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本事。3.善用数字,标新立异。简简单单的数字入题,能极大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如《1234567》,1234567,是优美的旋律,是地球悠远的历史,是决定中学生高考命运的分数。再如《七夜四...  相似文献   

4.
方冉同学     
在我们小区里,现在最富裕的就是李燕家了。李燕爸爸逢人便说,是方冉同学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一生感动……几年前,李燕的爸爸妈妈都在雨披厂工作,她爸爸还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可厂子破产了,李燕爸爸和妈妈带着厂里分给他们抵工资的两千件雨披,回到了家。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李燕也因为家里穷,辍学在家。  相似文献   

5.
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了你们的健康成长,一定很辛苦。写一篇记叙文,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选择一两件能表现爸爸或妈妈关心和爱护你、让你深受感动的事来写。也可以写其他亲人。列出作文提纲,再作文。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6.
无言的爱     
在上学期以前,我一直以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你瞧——“爸爸,这道题目我做不出!指导一下!”“来了!这道题目应该这样解……”“妈妈,没有作文题材,帮我想想!”“可以用这个材料呀……”“爸爸,明天就要测验了,帮我复习复习!”“你把《一课一练》的动脑筋做一做……”通过爸爸妈妈的辅导,我的作业全对,作文当众朗读,测验得了第一名……可是最近,爸爸妈妈退步了。“爸爸,这道题目我做不出!指导一下!”爸爸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不认识我似的扔下一句话:“自己做!”要写作文了,真不知该写什么好,便习惯性地冲着妈妈大喊:“妈妈,没有…  相似文献   

7.
《这碗鱼汤真鲜美呀!》这篇文章写“我”为辛苦的爸爸做了一碗鲜鱼汤,可是文章并没有用“我为爸爸做鱼汤”一类的句子做题目,而文章在叙述完了整个事件之后,又专门用一个段落突出了爸爸的那句感叹——“这碗鱼汤真鲜美呀”,并且就用这句话做了文章的题目。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做这一切,不为别的,就为了爸爸能喝到真正美味的鱼汤。文章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原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两个分句,文章正是扣住这个题目,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爸爸的去世;一是“我”心灵的成长。在这两部分中,应该说表现人的心灵的成长才是文章的重点。作家正是通过写爸爸早逝这件事情催发了“我”心灵的早熟,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英子的悲哀在于她失落了的单纯与她必须面对的人生。林海音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道:“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了。父亲去世后,我童年的美梦从此破灭。”是的,现实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但人们又不能不去面对它。一个…  相似文献   

9.
刘杜鹃 《湖南教育》2003,(23):33-33
阅读教学中的审题训练,是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审题引读,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减小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写好命题作文奠定基础。一、审题引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有些课文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看了课题很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文章的内容。如《纸奶奶的生日》《院子里的悄悄话》《雨中》等。对这类文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看题目,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想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如预习《院子里的悄悄话》这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看了这个课题后,…  相似文献   

10.
三部分     
儿子也搞起公文来了。爸爸干这一行已经几十年了,算是真正摸清了写公文的规律。一天,儿子问爸爸:“我要写一篇单位开展理论学习的汇报,怎么写好?”爸爸回答:“你最好分三部分。”儿子又问爸爸题目怎么做。爸爸嘱咐他:第一个题目叫“抓认识”,第二个题目叫“抓组织”,第三个题目叫“抓领导”。儿子一听,觉得这“三抓”确实不错,写完稿子就送办公室主任审,主任夸奖写得好。局长照着这份材料去汇报,县长听了也满意。过了几天,儿子又要写一份单位开展行风建设的简报。儿子又向爸爸请教:“开展行风建设的简报怎么写?”爸爸告诉儿子:这份简报还是…  相似文献   

11.
宝贝晨晨 《家长》2012,(10):49-49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候,我总唱这首歌。而爸爸在我幼小的心中一直是个“坏爸爸”。小学二年级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有一个‘坏爸爸’”。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这首先要看写什么文体.如练习写诗歌,写小小说,写科学幻想作品,这自然必不可免地要虚构了.那么,写记叙文呢?这又要看写什么样的题目,以及为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而随之提出的相应要求.如写《我的爸爸》这样的题目,谁都知道,这是不便虚构的.再如,写《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这类题目,虽然不是给报纸写新闻通讯,但一定要求写真人真事,所以也不能虚构.但除此类之外,如果从作文题目上分析不出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而且出题者事先也没有提出这一必须遵守的要求,那便是可以虚构的.如新疆伊犁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命题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个字———“怕”。究其原因:一方面题目过于死板、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另一方面,就是写作指导方法教师“统得过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以自由空间,增加灵活性,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多样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一、化大为小,多侧面表现学生往往对大范围的命题作文感到束手无策。对这类题目,我引导学生“化大为小”,在大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另定小题目,有助于学生多侧面表达,把文章写“活”。如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指导时我启发学生多方面选材…  相似文献   

14.
小作者来稿的原来题目叫《开门·关门》,编辑改成了《春天里的小插曲》。我觉得“开门·关门”虽然带有几分寓意,但过于晦涩,而“春天里的小插曲”不仅更贴切,而且还使文章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故事发生在春天里——爸爸妈妈在春天里相遇相爱,小作者在春天里出生,又为小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春色。而在小作者看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仿佛是春天的化身“,温和而轻柔”。真是“春风如醇酒”,令人陶醉。但是,春天里偶然也会有风暴。都是手机惹的祸:妈妈在爸爸的手机里看到了几则“暧昧”的短信息,尽管忙于社交活动的爸爸作了“低声下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写人和记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写人离不开具体事例,因为人物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而记事的文章往往也要写到有关的人物,因为无论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怎样才能正确区别写人和记事的文章呢?一、看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最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例如《我的同桌》与《我和同桌》,这两个题目只有“的”与“和”一字之差,但其要求就截然不同。前者  相似文献   

16.
来稿摘登     
要想让学生尽快具备阅读能力,就要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把握中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飞夺沪定桥》一课,文章就是围绕“飞夺”来写的.2.从文章的开头入手.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如《詹天佑》一课.第一句就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听的名字。其实,每篇文章也应该有个好的题目。我写的文章是《“反毛公鸡”》,这个题目是怎样想出来的呢?记得老师说过命题的方法:可以用概括文章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可以用与内容有关的物件名称做题目等。我这篇作文是根据人物特点命题的。爸爸的特点是同错误的行为对着干,  相似文献   

18.
看清题目,认清题意,这是作文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譬如说“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个题目明确指定写“一件”事,而且是“令人高兴”的事,有的小朋友不注意,写了两三件事,或是写了令人难过的事,这就是犯了没有认清题意的毛病。又譬如“班上的风云人物”,这个题目指明了要写“班上的”人物,而且是“风云人物”,也就是表现突出的同学,如果写的是其他班级的同学,或是写了没有什么杰出表现的班上同学,这也是没有看清题目。一旦犯了这个毛病,就算文章写得再好,文辞再怎样优美,也是不切题的。此外,还要看清题目的文体性质,应该是…  相似文献   

19.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怕作文 ,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一大现象。要让学生喜欢作文 ,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 ,冲破旧观念 ,淡化各种“清规戒律” ,让学生自由想象。一、淡化命题 ,自由表达小学生习作是起始作文 ,只要有话写就可以。如写人的作文 ,可让学生在“写人”这个范围内自选素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 ,也可写妈妈 ;可写老师 ,也可写同学 ;可写大人 ,也可写小孩 ;可写好人 ,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了。他即使写了个坏人 ,只要他能把这个坏人坏在什么地方写出来 ,就可以。同样 ,如记事的作文 ,也可以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