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优质就业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指标。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业畅招生旺”、“出口拉动进口”是许多职业学校多年实践的经验之谈。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人们对学生毕业就业情况的关注更为强烈。照理说,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应该也正是招生形势好的专业,但事实上就业与招生之间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一一对应关系,许多职业学校近年出现了就业“热”、招生“冷”的反常现象,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就业“热”、招生“冷”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建立苏南县域高职院校招生“竞争三力影响二力”评价模型与关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正式问卷调查和就业质量年报采集分析对苏南县域五所高职院校展开了招生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苏南县域五所高职院校招生竞争力指数均高于0.5,同时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认为预期最重要的三个指标为“升学就业、人才培养、社会评价”,考生入学后感知最不满意的三个指标为“地理位置、学校排名、录取分数”,该实证研究为苏南县域高职院校制定差异化的招生策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构建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计算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通过此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药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大背景,以院校专业群的高质量就业为着眼点,依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关注学生就业动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就业反馈。药学作为一个特殊专业,与国家药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卫生人力资源的分配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系统来评估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结合药物专业的特点和动、静态指标,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旨在帮助高职院校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高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大学生就业“大联动”机制中的一种“小联动”机制。目前,这一机制的完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特色招生、精心培养、服务就业”的联动机制。特色招生就是要实现树立专业品牌、优化生源结构、紧跟社会发展,精心培养就是要实现大类培养、分级教学、科学教育,服务就业就是要实现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确立就业率、薪酬待遇、就业现状满意度和专业相关度四个指标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权计算出就业质量综合指数,依据该指数预测未来人才需求趋势,为高校招生、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提供可靠依据。据调查分析,江苏省就业形势良好、亟需发展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审计学、采矿工程、学前教育和航海技术等专业;而就业形势严峻、亟需预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法律事务和园艺等专业。  相似文献   

7.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和就业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招生和就业数据对专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进而提出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建议,这些指标和建议对高等院校的专业凋整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秀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优秀率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建立“面向专业优化和课程改革,适应市场发展”、“面向学生,提高就业能力”、“面向企业,促使其改变用人理念”的就业服务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就业优秀率不断攀升,取得了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0.
就业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评价工作仍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方法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类型特征不凸显等问题。在参考现有文献、实践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整体质量”“就业社会贡献度”“就业社会满意度”三个维度提出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时提供合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清 《教育学术月刊》2005,(11):29-29,32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饥不择食”转为“挑肥拣瘦”。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特别注重团队精神,把“团队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许硕 《华章》2013,(31)
招生、培养、就业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脱节的现象愈发严重,如何合理的制定招生计划,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敏锐设置招生的专业,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就业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4,(15):15-15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是全省首批24所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院校之一。自开展自主招生工作以来,该院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丰富方式,呈现出五大“亮点”。亮点一:热门急需专业让学生就业无忧 该院始终坚持“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原则开办专业,建立专业动态监控机制,坚持淘汰落后专业,开办社会急需和紧缺专业。目前所办专业均为市场紧俏专业。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文理分科”由“应试”导致,并非“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缺失和错位,才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考生多元素质评价、高等学校多样方式选拔、录取制度是纠正“应试”固疾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不仅有助于破解我国高校“以分取人”的顽瘴痼疾,还能够提升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实效性。国外高校招生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内涵丰富,尤其体现在申请材料内容多维、档案初筛标准多元、招生面试形式多样等三个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借鉴国外高校招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校招生应致力于秉承综合评价的招生原则、坚守公平公正的招生底线、组建专业专职的招生队伍、提升精准选拔的招生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连市普通高中的师生对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中的功能认识较高,希望与高考挂钩,建立保证公平公正的措施,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正在弱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对综合素质评价概念认识不清,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标准、管理制度以及社会支持和专业支撑,简化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招生中有效使用。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标准,出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的有关政策,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全面准确了解和监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到这一点,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并具有代表性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以就业质量指数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由4大维度、10项指标组成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毕业生专业就业质量评价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招生“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陈曦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199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并于当年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政策以来,新的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志愿填报方式由原来的院校平行志愿改为专业平行志愿,导致专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影响招生的首要因素,学校应从招生质量、就业质量、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学术贡献及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成果等多方面对专业建设建立量化考核体系,以确定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专业招生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民办院校的出路在市场,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机制,关键看质量,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点”在了民办院校发展的“穴位”上。因此,民办院校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必须面向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就业,达到专业、产业、就业与市场紧密结合,产、教研一体化,招生与就业“双主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