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最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徐冬梅曾说“推广儿童阅读,从成人开始,从最影响孩子、最关心孩子的成人开始。让关心童年的人们懂得童年,拥有一颗永恒的童心。”基于这一理念,近一年中我已组织开展了五期班级“亲子阅读”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酒与尊老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义之一。从社会伦理学的层面看,孝的本质含义是“尊老”。作为孝文化这种尊老的社会伦理学特征,也明显地反映在酒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四十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大三班这个大家庭里,我关心每位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也乐意向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其中的秘密是因为我们班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大大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把我们的主题计划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假如我是妈妈”计划一:“我和孩子一样高”——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假如我是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和现象,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用真诚的友谊来换…  相似文献   

4.
老师,别关门     
本期我们依旧关注“孩子入园之初”这个话题。“我和孩子”专栏集中发的这组文章,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工作着眼点的把握。无论是精心安排的活动,还是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体现了老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欢迎教师和家长都来写“我和孩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几个幼儿在一起,你“偷”了他的“小手枪”,他“偷”了你的“小飞机”,这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却为此大惊小怪,不是把孩子臭骂一气,就是把孩子批评一通,目的是刹刹孩子的“贼性”。其实,这种做法,大多是冤枉了孩子。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萌芽期。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可以以直接的有理由的活动为背景,产生随意的有积极倾向的行为。即他们已经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道德判断进行行为的选  相似文献   

6.
有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价值”这一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无论是重审美价值还是偏重道德价值或知识价值。教师们在组织文学活动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即:各种价值如何取舍、如何实现。具体来说,在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孩子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品内涵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对幼儿的本能与兴趣。幼儿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常常被入们忽略,孰不知。这才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其主要作用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孩子,读了你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真的感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别人了……”“小淇,你好!爸爸妈妈谢谢你的关心,也希望你平时注意安全,快快乐乐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一段段感情真挚的话语,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赞赏和希冀,这是我校开展的安全活动中家长的留言。  相似文献   

8.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联合国教科组织将21世纪人类的主题从“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就是针对目前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现代人的孤独、冷漠、暴力、吸毒、离婚迅猛增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远。缺少同情心。教科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关心其他物种……同样在中国大地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救救孩子、帮帮我”。那是一个母亲抱着被车撞伤的女儿跑在医院路上。“谁来帮帮我,我跑不动了”,然而人群漠然,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女孩终因流血过多,死在急救室里。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尊老爱老蔚然成风,这和俄罗斯人注重对孩子进“行敬老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年轻的父母除了教他“叫爸爸“”、妈妈”之外,也教他“叫爷爷”“、奶奶”。等孩子稍大一些后,父母便向他解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和妈妈的父亲母亲,要求他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王永华 《山东教育》2004,(17):39-39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四十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大三班这个大家庭里,我关心每位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也乐意向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其中的秘密是因为我们班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大大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把我们的主题计划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10):I0002-I0002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暑时期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社会和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在廊坊就有这样一所被人们称作“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幼儿园、那就是——廊坊市直第一幼儿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给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自己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名“建造”学生灵魂的人。面对学生时,我常常这样想“:假如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样教呢?作为班主任,就要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因此,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把所有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教育,注意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13.
德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的德育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校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深圳市情,准确把握和分析“生活德育”,“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在体验中学会交流、合作、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4.
德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的德育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校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深圳市情,准确把握和分析“生活德育”,“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在体验中学会交流、合作、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王莹 《幼儿教育》2001,(9):27-27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帮助,却很少意识到要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意识。《寻找“帮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不是一样东西,它是一种情意、一种精神。本活动旨在通过这一  相似文献   

16.
亚老 《家庭与家教》2003,(11):12-13
“吃饭了?”这句“国问”虽仍通行,但已非“一枝独秀”。“孩子成绩好吗?”“孩子在哪里读书?”大有取而代之,成为时尚问语的趋势。从关心吃饭到关心教育,这是多么伟大的进步,我们很可为此大大地骄傲一番。但我却一反常态地心存隐忧:对一件事关心、重视到不分场合,成天喋喋不休的程度,是否有点不太正常?  相似文献   

17.
点名活动是托班一日活动中常见的一个环节。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点名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活动形式,是促进孩子情感、语言、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的好时机。在点名活动的定位上,我们立足于孩子的情感培养。第一阶段“我来了”———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焦虑、紧张心理,使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第二阶段“谁来了”———帮助孩子认识同伴,初步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第三阶段“谁没来”———培养孩子关心同伴的情感,初步体验与表达同伴友爱、群体生活的愉悦。下面我们就以三个阶段的部分点名活动为例,说一说点名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一…  相似文献   

18.
在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比如,认为只要向孩子灌输既定的道德箴言,让他们记住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形成好品德,我们把这一主张称之为“美德袋派”;也有人认为,孩子记住了道德箴言,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应当从训练行为着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训练派”;有的主张给孩子树立好的道德榜样,孩子在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就会渐渐习得好的品德,我们可以把这一派称为“社会学习派”;还有人主张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好的道德习惯,长此以往便“少成若天性”,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成为有道德的人,我…  相似文献   

19.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2%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一、引导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20.
所谓品德,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品质是指人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本质。它是就人的个性而言的,比如某家的孩子经常帮邻居、同学做好事,人们便称他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就是这个孩子的个人品质。而道德准则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规范和准则。如“尊老爱幼”就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违反了这一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