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教材对“在高温下玻璃变成导体”一节内容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如新西兰教材《Physics》(From6)、加拿大教材《ConceptualPhysics》及新加坡教材《Physics》未对此进行探讨。我国教材一般将其列为初二物理的演示实验,但人教版教材对电源未明确提出要求,物理通报版明确指出其实验电源为蓄电池。然而,美国的《Technical College Physics》一书中的类似实验醒目地指出“电源会伤及生命,注意安全”(这暗示着电源电压必大于36V安全电压)”。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电源提供电压才能确保高温下玻璃变导体的实验成功呢?为此,我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条件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电路”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教学,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易导电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加以证实。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玻璃能够导电简直是不可思议。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玻璃变成了导体广西邕宁县大塘中学黄家胜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图4—11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按照教参提供的参考,电路元件选择如下:电源电压力6V,小灯泡为...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选取了玻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玻璃在常温下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条件发生改变,它就会变成导体。实验时,由于课本中的电源没有给出合适的电压值,往往不容易成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此实验装置稍作了改进,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现特推荐给大家参考。本人采用的实验电源是照明电路的220V 的电压,玻璃材料选用的烧坏的灯泡(去掉玻璃外壳及灯丝支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50页,为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转化为导体”,利用玻璃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并说明实验现象是:常温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表明玻璃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发光,表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物理教学参考》中建议,玻璃可用废灯泡灯芯代替。我和同组的物理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插图,利用废灯泡灯芯,反复实验,都未成功。是不是电源电压低了呢?于是用低压电源代替电池组,将电压提高至36V,灯泡仍不亮,实验还是不成功。是不是酒精灯火焰…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主要编排了三个实验:一是电压表的使用,二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实际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活动,驱动学生复习本章内容。一、引入水果电池,以趣味实验驱动复习教材虽然介绍了水果电池,但多数学生没有实际的探究经历。复习时,笔者引入“水果电池”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顾电压的概念、单位,以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10.
读了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教材中两例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文中提及的第二个改进的演示实验,即玻璃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的实验,改进后确实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尤其是缩短了实验时间,对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实,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当玻璃受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微弱,小灯泡无法显示,只要改进一下显示的方式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这个实验的。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灯泡改换成…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教材中,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都有类似这样的论述:“大量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而加拿大的《Conceptual Physics》、新加坡的《Physics:A Course For“0”Level》、新西兰的《Physics》和美国的《Physics(Pssc)》等教材,只讨论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都没给出确切的结论。我国一些大学物理教材仅含糊地提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具体什么关系却没有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相比以往的旧教材和要求,这是一个新增加的知识点,并且2008年广东省高考卷将此实验作为重点进行了考查.目前课标实验教材对实验探究“动能定理”的编写处理不尽相同,笔者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教学中对此内容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14.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2 0 0 1年第 1 1期上刊登了《也谈高温下玻璃的导电性实验》一文。文中的方法 ,虽然避免了自制导电玻璃球的麻烦 ,但使用了废灯泡的玻璃芯后 ,由于玻璃芯中导线间的玻璃厚 ,加之玻璃纯度高 ,使用安全的低压电源无法演示成功 ,只能使用文中所说的照明电压做电源 ,这样在教师操作和学生心理上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更无法让学生自己操作。我们应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 ,构成一个微弱直流电检测装置 ,对该实验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改进 ,效果较好 ,不妨一试。1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取一个带有发光二极管的音乐贺年片…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第52面中,图4—12是演示高温下玻璃导电的电路图.配套教参建议使用废灯泡芯来做.由于废灯泡芯的导线间的玻璃厚、绝缘程度高,使用低压学生电源无法演示成功.而使用照明电压做电源,给学生和老师操作时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应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结合自制的易导电的玻璃球,进行了成功的演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9年级《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多次出现利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的电路,仔细揣摩教材中出现的电路图,不管是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还是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甚至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的电路图,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电流表外接的电路.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教材中,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都有类似这样的论述:“大量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而加拿大的《Conceptual Physics》、新加坡的《Physics:A Course For“0”Level》、新西兰的《Physics》和美国的《Physics(PSSC)》等教材,只讨论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都没给出确切的结论。我国一些大学物理教材仅含糊地提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具体什么关系却没有详细介绍。针对教材中对这一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同,最近我们…  相似文献   

19.
何新胜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3):43-43,46
“玻璃导电”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第二册第四章“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图4—12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二章“电动势”一节中,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难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全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电路内、外电压间的关系是重点,因此实验成败是本节的关键.但因多方面的原因,实验不易圆满成功.一般学生学习本节后,对电动势的理解仍较粗浅.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总结与比较,感到采用如下方法,教学效果较为明显.1按教材顺序,补充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实验 本书教材中引入电动势时的演示用电源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因此不易或不能激起学生探索本节内容的兴趣,为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 (1)选择瓜果电池,如用苹果、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