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佳友黑龙江省林口县采取中专教育、绿证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并用培训农民。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来的转化。目前已累计办各类绿证班250个,注册学员6198人,已获绿色证书3...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10日—8月19日,全国首届渔民绿证师资证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农业部水产司主办,黑龙江省水产局承办。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新疆等省区的43名长期从事渔业科研、生产、教学的同志接受了培训。为期10天的培训,紧紧围绕绿证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国家关于开展绿证工程政策法令等内容,并听取了绿证试点先进地区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3.
渔业经济是巢湖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渔业资源丰富,是安徽省内重要的渔产区,拥有较为庞大的渔民群体。新中国成立前,巢湖流域渔业发展面临生产分散无序、渔民生活艰辛以及水面治安混乱等诸多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渔业的发展,通过开展以清匪剿霸为核心的民主改革、推进合作化运动以及提高水产养殖技术等措施促进巢湖流域渔业的恢复与发展,调动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渔民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巢湖的探索实践成为早期安徽渔业治理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我校沿着“绿证教育”办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探索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绿色希望之路。由于开设了绿证教育,我校师生在不断地创造着社会财富,绿证教育又在不断地充实、壮大着这支由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组成的科技致富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依托农广校、农科教实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载体,采用“教育培训与提高劳动素质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广泛开展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培训农民119.88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  相似文献   

6.
笔随“中国赴加拿大绿证培训考察团”对加拿大的绿证培训进行了为期十七天的培训考察。通过培训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加拿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借鉴加拿大在绿证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绿证制度必将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在农民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7.
我校沿着“绿证教育”办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探索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绿色希望之路。由于开设了绿证教育,我校师生在不断地创造着社会财富,绿证教育又在不断地充实、壮大着这支由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组成的科技致富主力军。(一)绿色希望绿证教育事业,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事业,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伟大事业,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999年,我校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本着教育为山区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拨正了办学方向,开始试行“绿色证书”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活     
南昌县塔城公社渔业大队为方便渔民子女入学,办起了学生食堂,解除了渔民的后顾之忧,保证了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渔业大队党支部根据渔民流动性大,常年在外捕捞,其子女在校读书“吃饭难”的实际情况,拨出专款九千七百元,办了一所学生食堂。食堂工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通讯》2009,(3):F0004-F0004
前锋镇成人教育坚持“立足‘三农’抓培训,助民致富求发展”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机遇,面向湖区渔民开展政治理论、实用科技、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广大渔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渔业危机,实业部于1936年4月提出设立渔业银团的构想。作为专门致力于渔业放款的银团组织,渔业银团设立的初衷是仿效农业贷款成例,将款项重点贷放于各渔业合作组织,达到融通渔村金融、改良渔民生计的目的。但由于战后渔业从业环境及渔业金融环境的变动,银团放款经历了由战前以"间接贷放"为主向战后以渔业公司、水产工厂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渔民转产休闲渔业背景的分析,指出休闲渔业旅游是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并着重调查了休闲渔业旅游在实现渔民转产转业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有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为此,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经过8年尤其是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一套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推进了校企与产学的合作,培养出新型的水产养殖专门人才。一、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养殖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调整。淡水养殖方面,虾、蟹、鳖等经济…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0,(4):17-22
远洋渔业人才培养是近代日本水产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建设渔业大国、海洋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明治中期以后,在国家总体战略的要求下,日本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并选择了资源掠夺型的渔业发展模式。为给远洋渔业扩张提供人才保障,水产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落实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培养适应远洋渔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教育体制下的毕业生,从一般船员到船长,甚至是水产领域的企业家和官僚,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渔业资源掠夺,实际上成为了近代日本在世界海域进行渔业扩张的支撑,亦成为日本侵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科技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科技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科学素质。驻马店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科技教师素质偏低、科技教育专项经费短缺等问题,加强科技教育应提高对科技教育全面普及的认识,明确科技教育目标,关注教材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5.
渔民转产休闲渔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渔民转产休闲渔业现状的分析,指出渔民在转产过程中存在着自身文化程度低、年龄大、资金不足、知识技能缺乏等问题,同时行业还存在缺乏规划、管理混乱、产业规模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一是注重对渔民的培训与引导;二是应制定行业规划并加强监督;三是做好休闲渔业项目开发与策划。通过研究以期对今后失海渔民转产转业及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占2?3的农业大国,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9亿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能否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一、目前农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激励机制不强。农民素质提高与土地承包经营没有挂钩,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策:重点抓好提高农民和村干部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工作。要以普及绿色证书为重点,将现有“绿证”分为高、中、低三级,高级证书与现有的大专层次接轨;中级证书与中专毕业生接轨;初级证书与现有绿色证书接轨,使绿色证书上档次。要将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荣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渔为主、综合性,多学科的职业学校。从1983年创办以来,坚持为当地渔业经济服务的正确方向,在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促进渔业生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养殖专业师生近三年直接为生产单位创造经济效益达2230万余元,帮助3个连年亏损的水产育苗场扭亏为盈,还使14个新建起来的育苗场掌握了育苗技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农村初中教育承担着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根据我县实际,在初中教学中纳入“绿证教育”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它既能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能为农村培养新型劳动者。那么,如何将“绿证教育”渗透到生、化教学中呢?一、树立新的教育观,构建农村教育新模式首先,作为办学者从教育如何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来看,大力实施“绿证教育”,正是农村中学姓“农”属“农”为“农”的体现,是农村中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以农科教相结合的优势为“三农”服务的表现。作为农村中学,无论怎样定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办学模式,都要体现大多数回乡立身的农村孩子的需要。为此,帮助农民子女掌握能够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知识技能,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党和国家的企盼。其次,作为执教者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绿证教育”只是“绿证教育”教师的事,与其他学科教师无关。其实“绿证教育”与初中各学科的教学都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初中生物和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生物教材的课程理念都突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如初中化学新课标提出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偏缺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绿色证书教育打开新世纪大门的“金钥匙”──林口县科教兴县效果显著李加友林口县政府按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认识到:要想把农业大县建设成为农业强县,关键要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