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前期凤阳榷关的征税制度与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税收制度以及商品流通进行了探讨。凤阳关税则规范、税口的分布、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均有定章,凤阳关所处淮河的地理位置,使大量的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凤阳关中转到全国各地,促进了清代全国市场的发展。凤阳成为清代前期淮河沿线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的中央关与地方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现代财政学的分类标准,将清代前期的税关分为中央关与地方关,并从清人对商税的划分角度说明地方关的概念;对于不同时期、属于不同等级的特殊税关也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代榷关是明代钞关的继承和发展.清代前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商路的延伸、长途贸易的发展,为清代榷关的重建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而清初财政的困难则成为清代榷关重建的契机.清代榷关在康乾盛世下得到发展,其分布也与全国性经济布局的变化相一致.至清代中期,榷关税成为国家赖以维持的重要财源之一.根据区域经济大宗商品流通的特点而设立榷关,课以关税,是中国在分散的小生产基础上征收商品税的一种财政制度的创新.它既为封建王朝开辟了新的税源,也反映了明清时代区域经济间商品交换不断扩大和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榷关又称钞关,是明清时期对过往关卡的船只、商品征税的一个专门机构,主要设在运河、长江、沿海等的交通枢纽处,有户部关和工部关之分。户部关在明代时称钞关,工部关则是明代的工部抽分。到清代时,榷关所征税收成为继田赋、盐税之后的第三大国家财政收入,其地位日显重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的荒政集历代之大成,起到了保持国家稳定,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具有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各项救灾措施完全制度化、经常化,救灾支出浩繁,办理赈务组织周密、有条不紊等特点。这一时期灾民一般可按数领到赈米赈银,大部分受灾州县可在灾后恢复社会生产。清统治者实行荒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保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6.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尤为注重,本文通过对清前期北疆蒙古、西北新疆、东北、川藏及东南沿海治边内容的梳理,简单分析清代治边方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简论清代前期的外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被称为是闭关政策, 而外商政策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却体现了清朝对外商的友好与开放。从清代管理外商的机构、优待政策、具体管理等方面看, 说明清代已形成自己系统的外商管理政策。这种政策与一口通商形成互补, 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前期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南北沿海长距离贸易的兴盛,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天津也由此成为运河沿线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与此同时,繁华的商品流通给天津关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其财政功能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清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包括笔者在内 ,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抑商”所指内容的 ,忽略了当时决策者对抑商的认识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历史事实是 ,明清时期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是对商人收税 ,这是抑末、抑商内容的唯一所指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安多藏区有着众多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更具有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区域功能。文章通过对清代前期实施于此处的藏传佛教政策“威德”两方面的考察,可知其政策形式上虽然万端变化,但“宗旨”不变,即,便于其有效地管理藏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嵩山一带出现了一个极有成就的文人群体。其成员前后相继,贯穿顺治至乾隆四世,历时一百余年,可考者达数十人。他们的创作在弘扬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精神的同时,又能跳出地域与传统的窠臼,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呈现出中原文化博大恢弘的气象。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对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前期对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既来自政府 ,也来自民间。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目的不同 ,但共同的结果是建设并修筑了基础设施 ,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服务。本文通过描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捐资的情况 ,分析其结果 ,论证投资的结果应该比其各自的目的更重要。意识形态并非仅仅起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它还有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北京住房是双轨制.内城住房分配制,以后逐步变成以政府掌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式.外城住房商品制,依靠市场调节,但政府也建部分住房,令官兵中无房户扣俸饷购买,或租赁,在房屋资源配置中起一定作用.在内城房产交易中,政府力图保持房屋所有权在旗人手中,允许旗人之间进行交易,禁止旗民交易.这一政策只在顺康时期得到落实,其后难以推行;到嘉道时该政策基本没有落实,所以无论内城外城,都存在旗人之间、民人之间、旗人和民人之间房产交易的事实,其中反映出诸多问题,如红白房契、一房两主、造假房契及投机、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1644年至1840年的197年间,安徽有191年发生水灾,170年发生旱灾.此外,还有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灾害发生频率,与清代以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清代前期安徽自然灾害呈现出4个特点,即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发生极为频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很强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6.
霍邱县水门塘是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皖西地区古代3大水利工程之一。清代霍邱水门塘的水利管理,实现用水者在维修和灌溉管理等方面的充分参与,体现出一定的民间自治性质。其在实际运行中,以水利灌溉利益为纽带,借助地方官府的支持而发挥着有效管理作用,维护正常的水利秩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探讨清代前期通俗小说出版中租赁书板的现象,认为租赁书板是清代前期通俗小说书坊版权转换方式之一,并对书坊出租书板的原因以及这种经营机制在小说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658年,清政府扫灭南明势力后,为开发贵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扫除割剧势力,建立和完善省内各级地方行政建制。2.实施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3.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开矿、开路浚河、发展交通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以上一系列措施对稳定西南边疆,发展贵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方行 《历史学习》2010,(12):4-5
清代前期,棉纺织生产比之明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同任何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样,总是由时间上的上升运动和空间上的扩散运动交织而成的。江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原有棉花和棉布产地的生产,都在继续发展;同时,植棉和纺纱织布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为了平息蒙古准噶尔部和南疆回部的叛乱,长期的兵连祸结,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西部边陲地旷人稀,农牧经济残破萧条。清政府从当时的政治、军事角度考虑,广兴屯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检讨清朝前期的西部农业开发,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