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在时间、空间、人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本文着重从时间的无序性、空间的多重性以及人物的片面性和疏离感三大方面讨论《接骨师之女》叙事策略的碎片化特征。谭恩美通过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充分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创伤,而且展示了美国华裔女性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认同的创伤治愈过程。  相似文献   

2.
瑞典作家加比·格莱希曼的长篇小说《永生之书》展现了近千年来的斯宾诺莎家族史。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死亡类型进行叙事的组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因素。人物形形色色的死亡除了为小说主旨服务还承担了连接事件的功用,它不仅串联了整体叙事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自身亦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填补了人物与人物间出场的空隙,形成文本独特的死亡叙事风格,也完成了作者死亡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南国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其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巧妙运用叙事手法,采用了"文本中的文本"的双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叙述,营造出一种多维的结构空间,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叙事话语;碎片化的叙事则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力求寻找出一种极为有效方式来表达作家话语权和独立主体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小时的故事》的叙事技巧与《一则消息》极其相似,两者在情节构思、人物意识流的展现、空间的运用等方面展现了诸多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5.
人的心灵世界广阔无垠,深邃无底,特别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更加纷纭复杂、变幻多端。创作实践证明,单纯展现人物心灵世界,最容易滑向干燥无味、平淡无奇。因此,展现人物心灵世界,必须讲求艺术谋略。心灵化叙事方式,为广阔地深入地揭示人物心灵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方法。一.视点人物作用西方现代叙事理论奠基人亨利·詹姆斯提出视点人物概念。所谓视点人物,就是在其视角下观察叙事世界、表现叙事世界的作品人物。亨利·詹姆斯主张小说家尽量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为女性的地位和价值而奋斗终身的作家,弗吉尼·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运用区别于男性作家的叙事方法和技巧来体现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即采用双重视角叙事和象征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张白玲  李星雨 《海外英语》2022,(18):184-187
《海浪》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文中七位叙事者体现异化主题。异化现象伴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阻碍了自由健全人格的形成。后现代叙事展现了叙事的碎片化,同时,多元化的叙事和审美体验反击了异化原理,为人类自由人格的发展与生成提供可能性场域。  相似文献   

8.
《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在外国文学的触媒作用下,从本国文学系统中汲取养料而实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的成熟。其碎片化的表面下,仍遵从传统阅读视野对整一性的诉求。小说运用了四条线索使小说各场景、人物"断片"连缀成统一的整体,并由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窗子之内"的女性视角限制叙事。小说的现代性特质来源于其"过渡性",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同时契合了现代世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海浪》是伍尔夫的一部颇具实验性的小说,别具一格,不仅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小说,与伍尔夫所写的其他意识流小说如《到灯塔去》《达洛维太太》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海浪》设置六个人物的多重叙事视角,并且有意淡化叙事时间的连贯性,从而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展现了六个人物不同的人生选择。小说还运用意识流语言和诗化语言增添其艺术审美效果和表现力。整部小说运用多种陌生化效果,迫使读者自主做出思考和解读,从而在展现作品深度和唯美意蕴的同时使读者获得独特新奇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奉使记》(1903)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后期著作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作者本人曾将《奉使记》看作最满意的作品.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他人间的对话以及作者特有的讲述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同时通过限知视角的娴熟运用,为进一步体现人物的内心打造了完美的结构.本文拟就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及其叙述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发现叙事表现与人物心理展现间的必要联系.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汀是以描述被一些评论认为肤浅的爱情主题而为世人铭记的女作家。她处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简单的生活经历,细腻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18世纪英国生动的乡村生活。尽管她一生并未接受正规的教育,她的写作手法却是经得住推敲。旨在以作品《傲慢与偏见》为例,通过分析人物叙事视角及人物功能,来探讨简.奥斯汀运用的叙事手法及所展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吸引了数不清的读者和评论家。作家不仅采用直接引语来让人物直接展现其性格 ,也成功地采用了自由间接引语来刻划人物 ,而且还巧妙地运用对话的书面形式——书信。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是叙事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的冲突和发展都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展现出来的。在元杂剧塑造的诸种人物中,柳隆卿、胡子传这两个帮闲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形象。运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理论,以《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为例,对这一类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陈纸近期的小说创作看,场景化叙事发挥着特有的优势.这种叙事模式以人物刻画和情绪传达为中心,以空间为主导结构全篇,它不仅有利于人性的揭示和主题的表达,在场景中时间上隐性的起承转合,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叙事过程的迅速演进,在短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人类学看来,壮族文化与壮族机智人物故事存在着密切的互构关系。自然灾害与人因灾难构成的文化为机智人物故事提供重要背景。机智人物故事演绎了壮族文化的多个侧面,潜在叙事书写隐忍文化,“智斗”叙事描摹抗争文化,“大团圆”结局展现朴实、乐观品质。机智人物故事则丰富了壮族传统的幽默与“尚智”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能力定位】叙事写人 ,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叙事与写人 ,二者密不可分。写人 ,就要写人的活动 ,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 ;叙事 ,就要写事件的过程 ,而任何事件的过程 ,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所以写人和叙事类记叙文是很难截然划分的。当然 ,二者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因为它们的着眼点不同。人物记叙文着眼于写人 ,叙事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无须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事件记叙文以描述事件为中心 ,尽管也有人物的活动 ,但不必刻意描绘 ,行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 ,反映事物的本质及意…  相似文献   

18.
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以深入的心理描写,个性独特的人物塑造以及隐喻空间的使用奠定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运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巧妙转换,深入挖掘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品的多维空间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柜台在文中多次出现,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小说人物与咸亨酒店内外空间建立联系的媒介,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抓住这一叙事媒介解读文本,便不难发现柜台的设置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小说叙事进程,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凸显及小说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运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拓宽了叙述视野,使小说的叙述时间曲折跳跃,叙述空间错落有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审美度。作家独具匠心之处是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采用了限制叙事视角,让每个主线人物自己站出来言说故事始末,互不干扰,但又互相补充。而第二部分则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把第一、第三部分融会贯通,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详尽地展现开来。《檀香刑》不仅运用了东方文学传统的结构形式(把文章分为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意识流手法,通过主要人物的意识流动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