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导引】俗话说:"一言一行,传出性情。"写人的文章,自然离不开描写人物的言语和行动。而人物的言行,往往又要以具体的事例为载体。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事例是否恰当、典型、鲜活。所谓恰当,是说选择的事例要符合人物的性情,切中命题的要求;所谓典型,是说材料要精彩  相似文献   

2.
应伯爵是《金瓶梅》中塑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帮闲抹嘴不守本分,溜须拍马阳奉阴违,自私贪婪见利忘义,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生动逼真的典型形象,他是中国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奸险小人的浓缩反映,是对中国民族劣根的深刻批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铁峰先生在《萧红文学之路》一书中提出的马伯尔“不是成功的典型”的两条理由进行商榷。在进一步深入分析马伯尔的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和萧红如何塑造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5.
性格在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某些文学理论教材对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有关论述的理解是有偏颇的.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与环境描绘的不平衡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相互依存"论是不科学的.应该把恩格斯的论述看成是对人物塑造与环境描绘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三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人物基本上属于类型化的典型,《红楼梦》的人物才是更为成功的个性化典型的创造,而((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正处于由类型化性格向个性化性格转变的途中,也可以说是类型性、类型化过渡、转化到性格化、个性化的中介性环节。从这一特定的视角切入进去,予以开掘与拓展,进而体认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9.
高布赛克是巴尔扎克人物画廊里的一幅名画 ,也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作家塑造这一形象 ,注意把他的借贷活动与当时的法国政治经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并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典型细节突出人物性格。因此 ,高布赛克的贪婪、悭吝和狡诈 ,既具独特个性 ,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至今仍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性复苏并走向高涨,是新时期文学的鲜明特色,并对文学观念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人们认识到,人性是文学的内核,文学的人学观念有了丰厚内涵;另一方面,人性领域的开拓,作家们开始按人的全部生命需求来创作使文学中的人物走向"人";另外,人们对典型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典型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典型"重新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新年 《语文天地》2013,(15):24-25
小说"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个典型人物怎么出场,却很有讲究。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小说作品不多,但是其中人物的出场却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我们认真揣摩。《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精品之一,这篇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用文学笔触记载的一部不朽的史学专著。用文学典型笔法即通过作品的个性化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又极具时代代表性的勇猛果敢、刚愎自用和自矜功伐的西楚霸王的典型形象。用历史的笔法塑造历史人物项羽,记载了他的诸多有功和有过的历史事件。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又倾注于字里行间,综合文学和历史来分析,可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学,在塑造工农兵典型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塑造这些典型形象的方法,也值得我们重视。像《红旗谱》、《创业史》、《林海雪原》、《红岩》等作品,远远突破了一般写作理论和文艺理论关于人物描写方法的范围,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典型形象的塑造方法:在塑造融合型典型人物时,注意以个性为基础的共性选择,注意以性格为起点的多种意识融入;在塑造类型性典型人物时,注意以阶级性为基础的类型性选择,注意以类型性为色调的人民性显现。从创作思想的角度看,工农兵文学在采用这些塑造方法时,都是受创作者"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支配的。  相似文献   

14.
高源 《教书育人》2011,(28):44-45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部作品读过之后,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内容情节甚至人物都忘记了,但一些精彩的细节却始终刻印在记忆里。著名作家沙汀说过:"故事好编,零件难找。所谓零件者,细节之谓也。"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包括人物的具有深刻含义的细  相似文献   

15.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典型理论最基本的观点之一。而当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特征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并且在人性、人情和人格方面塑造符合理想美,以达到人物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和理想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巴尔扎克大大开拓并丰富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供了从肖像描写到内心刻划、从描写人物的环境到展示人物言行的全面的艺术经验,使得在小说中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小说,历来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人物如果离开了小说中非常独到和精妙的典型环境,则无疑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可见,读鲁迅的小说,不可遗忘的是他的典型环境的开拓。下面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鲁迅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8.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0):81-82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有个文学前辈曾这样对我说:"写小说,塑造人物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就好像是零件,没有零件,机器就造不出来."回想我学习写作的那一摞摞失败的稿件,的确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19.
典型是中国古代人物品评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尚典型”与“称典型”从两方面构建了“典型”人物与传统历史及现实未来的关系。唐以后人物品评中典型批评的盛行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遵礼守法及道德规范的高度重视,“典型”人物身上往往呈现出古风古韵。“典型”人物亦颇具老成之品性,以中正、七十“不逾矩”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物典型批评还往往与“清风”连用,“典型”人物无论从外形还是从骨髓里都透出清明的风貌,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传统诗文中还有不少将饮酒与“典型”联系起来的语句,形成了一个脱俗率性的“饮者典型”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与对人物心理的摹写刻画密不可分.作品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摹写烘托人物心理,通过第三者的眼睛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