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首先声明,我这个人没有"起床呆"这种毛病,不过这个星期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还真的懵了一阵。一睁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粉红天花板、粉红墙壁、粉红窗帘,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昨晚睡在蛋糕里了吗?我一骨碌爬起来,看着对面床上堆积如山的毛绒玩具,用力甩了甩脑袋,终于反应过来了。哎呀,我现在是  相似文献   

2.
王宇 《海外英语》2014,(11):158-159
在推动中国的经典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一种最为直接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古籍的英译。该文以《醉翁亭记》为例,试着从译文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题这三个方面对翟理斯(Herbert A.Giles)和杨宪益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赏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3.
女性困境一直是女性主义者试图解决的问题,但伴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女性困境不但未解决,还出现了更多隐晦复杂的问题。作为专注于女性自身书写的女作家,林白的《说吧,房间》以极具符号象征意义的房间为题,用两个女人相反相成的命运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女性困境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气势磅礴,展示了我的风采。甩一甩我的一头短发,潇洒地抛出一句:"我就是我,唯一的我!"坐在学生会那位表情严肃的学姐面前,我的心情颇有些紧张。这次"校园之声"广播电台招聘编辑,强手如云,不知……我顿时想到昨晚为自己打气的话:"你也算是强手中的一个哦!相信自己,没错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讽刺的生命、讽刺的高度、讽刺的方法三个方面,就真实、典型、自描等具体事例,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讽刺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这学期,我们师生共同学习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该文全篇仅仅84字,却含叙事、写景、抒情,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那种愤懑、孤寂却又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该文用词精妙,句句珠玑,字字传情,特别值得我们潜心研读。  相似文献   

7.
【原文】父亲,树林和鸟牛汉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旁走过。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  相似文献   

8.
隐叙,即不把事情明明白白地交待出来,而是隐隐约约地叙述,让读者去揣测、琢磨一番.隐叙虽是在客观地叙说一件事,不加主观感性因素,但这事实背后的东西却是意味深长,象浸透了水的海绵,体积不变,水分却多,生活容量极大.它比明叙法更含蓄隐晦,更耐人寻味,因而也更具文字魅力,《钉子上》中隐叙技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普罗卡契洛夫(下简称普罗)与斯特鲁奇科夫(下简称斯特)妻子的暖昧关系,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赤裸裸的描写,而是通过斯特等人的言行传达出来的.当一群兴高采烈的小文官们到了斯特家,得知普罗捷足先登时,斯特的反应是退避三舍,并“含糊其辞”地说;“卡嘉在招待他”.这个“招待”,与夏衍《上海屋檐下》中李延年的手段同出一辙,只是目的不同而已,斯特的“含糊其辞”,说明他对妻子与上司的暖昧关系是了然于胸的,只是不愿也不敢点破而已.尽管斯特在竭力掩饰,但他头上的绿帽子还是被文官们发现了:“他在你妻子那里,然后你……(此处本应说;你便戴了绿帽子了)……就有十年的造化了.”文官们的直话曲说(此话中的省略号代表着语气转折)隐含的嘲讽,已使事实真相大白.而当斯特一行人第二次返回时,客堂里“沙哑的男低音”在嘲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都非常清楚,无论是做事情或者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绝不能想当然。这是极为普通的道理,也是很让人受用的道理,孩子们应当明了其中蕴含的意味,学会这样的处事之道。作者岑桑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着眼于一节美术课,通过画杨桃的事件向我们直观地展现出了这样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是孩子们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我想,《画杨桃》这篇老课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导言】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热情的描摹。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伟大的悲剧》《成功的秘诀》等。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两文。这两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文章风格、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在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对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第七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以及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刷子李》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至于应该体会和学习运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的"交流平台"及配  相似文献   

16.
《我的N种生活》是葛红兵的一部思想自传,他恰到好处的利用了自身评论家的视角和犀利,即而屏弃了女性写作中过分拘泥于身体的缺陷而注重了对思想的挖掘,介入现实,披露现实,解剖自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自身审视的完美结合,这一结合使他的写作具有了别样的魅力,他的这种个人写作在当前“个人写作”的浪潮中是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17.
一2014年12月初,接到成都市教科院谭文丽副院长的电话,命我上流沙河先生的诗《理想》,还说流沙河先生会请到现场听课评课,我当即答应。其实,十多年前,我就在《人民教育》上声明不再借班上公开课。最近,中学语文界就某些名师的公开课产生了争议,我因此而正在思考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一朴素的问题。我想借这次公开课,进行一些深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到《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的书我读了不少,但这次在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时,我心里受到的震撼前所未有。虽然书中不少观点颇有新意,比如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等,但从总体上看,在根本的教育理念上,希贵所论述的不过是教育的常识,或者说,他让我们把教育眼光投回到了教育的起点,让我们思考一个朴素但又被许多教育人遗忘  相似文献   

19.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是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