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音词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词汇化的过程。而作为一种词汇动态发展现象,它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存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些动宾短语即体现出一定的词汇化迹象。通过对"酬劳""合式""充其量""安葬"等动宾短语词汇化的案例考察,描叙出其词汇化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般"作为唐五代新兴的集合量词可与数词搭配构成数量短语,"万般"由此产生。本文在探讨了"万般"词汇化过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般"在作程度副词修饰不同的中心语时,其侧重点也会不同,主要分为从性质的角度表示程度和从数量的角度表示程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修饰对象和词汇意义两方面的不同。从常规结构式的非典型组合和"万般"语义的夸张性入手,并结合以汉语自身特点和人类认知方式分析了"万般"语法化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后来"和"以后"的历时发展和语义演变。"后来"由表时间的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来;"以后"最初用在"N+以后"结构中,六朝时开始词汇化,晚唐五代完成了其词汇化过程。"后来"和"以后"的语义差别主要是由"来"的语义滞留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寻常"是由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成的复合词,它的演变轨迹是:量词性联合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形容词。"寻"和"常"在先秦两汉时期连用表示空间范围的量词性联合短语。到了魏晋时期,"寻"产生形容词用法,与形容词"常"一起组合使用成为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发展到唐宋时期,"寻常"完成由形容词性联合短语向复合形容词演变的过程,后经元明清发展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言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词的组连(包括"词组")到词的演变,这种意义上的"词汇化"十分常见,而且往往和"语法化"重合在一起[1](249)。本文主要探讨"开心"由动词短语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事"在先秦时期出现连用,最早是一个松散的动宾结构短语,表示"行事、办理",至明清时期,其高频的连用使发生词汇化演变成为动宾结构的词语,直到现代汉语,发展成为有两个义项的词语,表示"做,投身到"和"处置"。"从事"的词汇化是词组特性逐渐弱化的过程。"从事"尚未完成语法化。  相似文献   

10.
动名组合序列的定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定中句法形式,是汉语句法结构的显著特点之一。定中式[V+N]结构的词汇化程度在音节方面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一个连续统,即双音节的定中式[V+N]结构词汇化程度最高,随着音节的增加,该结构的词汇化程度渐弱,而短语化程度则增强。  相似文献   

11.
战浩 《文教资料》2014,(6):22-25
在汉语史中,“有些”经历了一个从短语到词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梳理“有些”的词汇化过程,并根据“有些”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反映,分析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及等级。探讨其词汇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双音节名词”构成的“1+2偏正形式”在汉语中很常见。文章运用“词汇的完整性”原则。通过区分“句法词”和“词汇词”得出结论:汉语的词具有“多维性”,“1+2偏正形式’’的是以短语的生成方式所造的词,既有词汇特征。又有短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狠抓单词、短语,尤其是短语英语学习,词汇为根,短语为本。词汇和短语是整个语言体系的基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固定短语是否掌握。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狠抓学生的词汇、短语,运用多种方法,如:联想、比较、归纳等,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主要意义,同时注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对于特别重要的短语要随时进行有目的的听写,不断加强记忆。2.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缩略生成的语言单位是不是词、“代表字”说和“第一语素”说之争、“邮编”“邮码”问题大讨论、“2+2”式四字短语双音化构词方式等几个方面回顾了以往现代汉语缩略词构成方式的研究,提出建立语料库,从短语结构和复合词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对“2+2”式四字格短语词汇化中的制约因素和机制进行研究的方法,同时本文认为缩略语研究需要更广泛地借鉴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充其量"作为现代汉语三音节结构,主要充当状语,常用于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中;经过词汇化,由动宾短语发展为词,且词汇化与副词化同步进行;在主观化的作用下,由限定性副词走向评注性副词。在评注性副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了话语标记倾向,表现为修正性让步和推论性因果功能。  相似文献   

17.
副词"成心"是由"成""心"所组成的短语演变并虚化而来的。隋唐五代时期,"成心"有了词汇化倾向,明朝时期完成了词汇化。而"成心"的副词化过程历时相对较长,清代才演变为一个副词。在"成心"的发展过程中,转喻机制、重新分析和相邻句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也好"具有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因此可以被视为话语标记。本文通过分析共时平面上"也好"的多义形式,推测其发展轨迹,探讨话语标记语"也好"的形成过程和功能。话语标记"也好"的形成是词汇化和语法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由短语先词汇化为词,然后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语里一类特殊的语汇单位,汉语成语或由短语和句子演变而成,或是语篇词汇化的结果,各类成语的词汇化程度不同,同时成语的演变也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化趋势。成语的演变集词汇化和语法化为一身,词汇化并非孤立地进行,它伴随着语法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消息"词汇化的过程,指出其动因是高用频、汉语双音化趋势和VO句法结构的类推影响。反义复合词"消息"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变为反义复合动词,成熟不晚于西汉,由反义复合动词变为名词,不晚于东汉末。名词"消息"词汇化之后,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的用法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