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扬州颇为流行的昆曲对扬州清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唱腔上来看,扬州清曲学习了昆曲的"依字行腔"、"连音变调"和"三部切音"法等;从曲牌上来看,扬州清曲吸收融合了昆曲的一些曲牌;从曲目上来看,扬州清曲借鉴了昆曲的代言体。  相似文献   

2.
扬州清曲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题材内容广泛,曲牌、衬词丰富,旋律和谐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地方曲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扬州清曲,我们需要探求扬州清曲传承中的客观规律,解决好扬州清曲怎样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而促进扬州清曲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扬州清曲在国内外的艺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扬州清曲随之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舞台。由于没能及时对扬州清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一些老清曲艺人的先后离世,扬州清曲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失去光彩,甚至有可能彻底湮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清曲的现代保护。同样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曲艺艺术,而现今,清曲的再发展是不及昆曲的。所以可以从昆曲的弘扬和发展中吸收经验,进一步推动清曲这一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扬州清曲的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清曲中有雅词的特点。究其原因,除文人参与外,是扬州的文化背景和艺人的艺术修养造就了部分清曲艺人的雅化,以及当时扬州上层社会娱乐活动组织者的审美取向决定了雅化。这使扬州清曲一方面超越了低俗、鄙俚的层面;另一方面超越了清曲的地域性局限。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手段,梳理有关安徽琴书的起源研究,对起源于扬州清曲、起源于凤阳歌以及起源于山东琴书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初步论证,得出安徽琴书起源于多种音乐形态相互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安徽琴书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手段,梳理有关安徽琴书的起源研究,对起源于扬州清曲、起源于凤阳歌以及起源于山东琴书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初步论证,得出安徽琴书起源于多种音乐形态相互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郑燮《扬州》组诗反映了清代扬州的复苏与繁荣,而诗人同时借古讽今,表现出了对扬州繁华后衰落的感叹,体现了作者对扬州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扬州盐商形成于明代中叶,在清朝达到全盛,至清末民初衰落.作为一个地缘社会组织,它在扬州几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他们结交文人,资助寒士,营造、扩建扬州园林,赞助、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并孕育出了扬州书院、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等世界及文化品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扬州盐商文化.这一文化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文章通过对盐商文化发展历程的探讨,提出了扬州盐商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明代清曲的创作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脱离戏曲体制的清曲称之为散曲,是不切之说。明代清曲在总体上成就不能与元代相比,但它上承元代而在局部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业绩。它以音乐为依据分为南、北二流,但作家往往笔兼南北,并不以地域为界分南音北曲。明代前期清曲在音乐上沿袭北曲,内容上却具有时代特色。嘉、隆年问昆腔兴起,南曲风头日健,成为散曲的主流。这时期作家重视音律,兴集曲、犯调,在形式上提高了清曲的创调能力;边塞题材进入清曲,为清曲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海州五大宫调,简称海州五大调,是明清两代以来流传于海州地区的音乐唱腔,五大宫调与杂牌曲(套曲)统称为小曲,现今盛传于民间的小调是小曲里的一个部分。海州五大宫调源于明代扬州、淮安的清曲,其渊源还可以追溯到北宋,但盛行是在清代乾隆之后,这与淮盐的经济发展(从生产到运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州五大宫调是淮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研究海州五大宫调有助于对准盐文化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对连云港地区文化背景的深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是晚唐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形象地描述当时扬州夜市的繁荣景象,高中历史课本多处提到扬州。扬州的发展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江苏省高考又自主命题,因此复习中要注意以史地综合分析扬州的发展和衰落。  相似文献   

12.
扬州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初兴于北宋年间,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乾盛世,扬州书院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衰落于嘉庆、道光后.书院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子自学能力,营造开放与论辩的学术氛围,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造就了大批真才实学者和学识渊博的师资,并为科举输送了大量人才.扬州书院对丰富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理念,不乏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运河是一项可同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发端于春秋时期吴国所开凿之邗沟。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内河航运十分发达。明清时期,在“南粮北运”格局基本确立、支盐制度完善与东南新城建立的背景下,依托大运河漕运与盐政,扬州工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各地商帮与行会聚集于此,并呈现出沿运河分布的特点。商帮为维护并拓展自身利益,通过置办田宅、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设立会馆等形成集聚效应,城市经济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手工业行会依托新城主干道发展壮大。清末,随着铁路与公路等新兴运输方式对河运的取代、黄河改道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严重破坏,古老的大运河走向衰落,扬州传统工商业经济瓦解。如今,大运河已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更应从大运河变迁与扬州兴衰的历史中充分汲取经验教训,促进其文化价值挖掘与活态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语文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建议大家"重读叶圣陶"。为此,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决定于2008年4月在扬州联合举办"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诚邀各地中学语文教师、教研员莅临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是晚唐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形象地描述当时扬州夜市的繁荣景象。高中历史课本多处提到扬州。扬州的发展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江苏省高考又自主命题,因此复习中要注意以史地综合分析扬州的发展和衰落。本文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来分析。首先,它临海、滨江:东近黄海,西通南京;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其次,扬州处于南北走向的运河和东西走向的长江交点,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主要依靠漕运沟通南北经济的年代,占据了优势。故为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  相似文献   

16.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为扬州创成和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扬州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应基于现实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努力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区位对于区域经济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区位条件是动态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区位的变迁,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历史上扬州三次繁荣又几番沉沦,与其区位变迁息息相关。交通便利、政治稳定、经济区的形成等是扬州繁荣的基础,反之则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扬州商务高等学校在政府引导下校企合作建设"玉雕工作室"。同时在建设"玉雕工作室"基础上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实施教学、共建"扬州玉雕产品研发中心",以满足市场发展对扬州玉雕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精致扬州     
来到扬州,突然了悟出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即传统的中国文化人,为什么都有名,有字,还有号。引发我做如是想的,是因为我发现:扬州名"扬州",字"精致",号"瘦西湖",还有别号"月亮城"。名"扬州"是现在,历史上还有一串曾用名:邗城、广陵、江都、邗江、江阳、维扬等,可知其历史之深。扬州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春秋时期在  相似文献   

20.
庾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因为庾氏家族汉代时萌生于颍川鄢陵,故史学家有"天下庾氏,望出颍川"之语,它萌生于汉代,崛起于曹魏、西晋,隆盛于东晋,衰落于南朝,在近400年间里人才辈出,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