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部文学名著。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一些《左传》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容易造成误解,现在作些辩证工作,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左传》学是《春秋》学史的重要环节,也是理学和朴学两种学风衔接的载体。这一领域前人研究稍显不足,近20年来相关论著逐渐增多,主要分为对明代《左传》学是否空疏的研究、对明代《左传》学考证和义理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左传》经学以外价值的发掘的研究。对明代《左传》学的研究相较《四库总目》的忽视评价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待拓展之处在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待丰富,文献解读有待细化,研究领域有待扩展。未来明代《左传》学应从经传关系、著作内容、以及更多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有重要的意义。上古经典名著《左传》中有充分的论据,可以证明词类活用是有规律可寻的,据此可归纳判断词类活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左传》看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表现在人们对民与神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在对民与君关系的认识上,反映了社会过渡期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民的力量的逐渐强大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民本思想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政治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左传》的语言文字是上古汉语言文学的典范之作,极富魅力。试从叙述语言、人物对话语言、外交辞令等方面来阐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从《左传》中所见有关礼的记载来看,春秋时期礼的发展与破坏是并存的。对礼的破坏正是促使礼在春秋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个礼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古礼到儒家的礼学的过渡,主要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人们的礼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同步辐射是由以接近光的速度运动着的电子(或者正电子)在改变运动方向时发出的电磁波,它是近50年前被发现的一种新光源。  相似文献   

8.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9.
张其淦为清末民初岭南学者,其 《左传礼说》 为民国经学中 《左传》 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张其淦的师承渊源、基于所处时代开展的学术活动,考察 《左传礼说》 的成书背景.从 《左传礼说》 的序言及正文,以厚左氏、释礼有新意、多处驳斥杜说等探讨该书的特色.纵向沿察由汉至明清 《左传》 礼学的研究脉络,横向与 《公》 《谷》 礼学比较,再将《左传礼说》 置于成书时代的经学研究特色中考量,综合评价 《左传礼说》 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史传著作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但是,综观《左传》全书,却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虚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记录了“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等神话迷信活动;记录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室之谋和床第之私等不为人知的秘密;三、记录了“传闻异辞”。  相似文献   

11.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能读到这样的人读本,我的人生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可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除了教科书,我所能接触到的最多只是些古典小说之类。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会内化为他的生命本身,影响他的整整一生,特别是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更是越早越好,等到长大了要想再补课,就有些晚了。  相似文献   

12.
《左传》开启了我国叙事艺术的先河。《左传》叙事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时空定位的宏观格局与寻求过程描述导致的虚构参与以及情节编排服务于意义生成的现象;叙事秩序中的顺序与方向所映射出的线性观与循环观的共融状态;由其文本断限和缀段组合完成的对时间人为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13.
唐代初期《五经正义》的问世使经学得到空前统一,而奉敕编纂《五经正义》的孔颖达于“三传”中独选《左传》以释《春秋》、并屡屡强经就传之举,使《左传》在《春秋》经传中的地位呈独尊之势,“遗经存传”之风盛行。但“安史之乱”后,以啖助、赵匡等为代表的“新春秋学”派却独尊《春秋》,对《左传》进行了诸多质疑和贬抑。而啖、赵此举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更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需之举,体现出了一片拳拳救世之心。  相似文献   

14.
《左传》的语言中,最精彩的是委婉语。《左传》中的委婉语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外交辞令的委婉语;二是避讳的委婉语;三是自谦或尊重对方的委婉语;四是向对方表示歉意或者诅咒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篇专门的吕祖谦研究及与之相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现,值得关注。同时,另有单篇论文百余篇。这些研究认为,吕氏是宗经的,但他研治《左传》主要是从史的角度切入,为了阐释其中的历史要素,把握历史规律,而不是要从中去发现什么传经的义例。目前,吕祖谦《左传》学研究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空间,诸如吕祖谦《左传》学的特点、吕祖谦的研《左》轨迹、吕祖谦《左传》学的辞章学价值、吕祖谦《左传》学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招生考试通讯》2005,(5):64-64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年少的王子,命令门下所有的智者收集天下的智慧编辑成书,供自己阅读以丰富自己的思想。15年后,大臣拖来一车书卷,当年的王子已经成为国王,他嫌太多,要求精简。又过了15年,大臣拿来100本书,国王还不满意。又等了15年,大臣把国王所要的书精简成50本,国王头发花白,但是他还要求再简。  相似文献   

18.
蒋文 《学语文》2010,(1):47-47
《左传·宣公十年》中有:“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 子家之棺。而逐其族。”《左传》旧注对“ 子家之棺”一句的理解有如下两种:  相似文献   

19.
《鼹鼠的故事》是米莱尔的经典名著。看过鼹鼠故事的孩子没有不喜欢这只来自捷克,看上去傻乎乎却又心地善良,对所有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的小鼹鼠。这部书具有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散发着快乐幽默的童真和意趣。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曾让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温暖。你也赶快投入到温馨的《鼹鼠的故事》中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丧葬的主要特点是厚葬、隆祭、久祀。在古人的观念中,丧葬不是单纯地安葬死者,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伦理规范及政治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者的需要,这种丧葬之礼变得日趋繁文缛节,透过《左传》春秋贵族的丧葬礼仪可见一斑。这些记载,不仅再现了春秋贵族的崇隆威仪,也折射出了隐于丧俗中事死如事生、儒家的伦理色彩、等级观念、家族制度等礼制文化。所以,丧葬制度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