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要深入地了解某一事物,必须掌握它的内在规律。语言也是一样,语言的内在规律是通过语法这门学科来揭示的,学习语法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法,作为一门学问,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大纲》才规定,初中学生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语法教学比较枯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法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近读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是重演绎还是重归纳?》(《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一文,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赵老师在文章中结合三则教学案例,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法。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辨析,以就教于方家。第一,什么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只有运用归纳法教学才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吗?赵老师认为,运用演绎法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揭示规律,培养能力,方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之境走上主动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的学习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是指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无法"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富于创造性,敢于尝试。"比较——归纳——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试图打破这种状态,运用"直接类比"的方法,采取"自读自比"、"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通过对文章、词语的多方比较,找出异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此促使学生探求和掌握语文学习的某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学习的机会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习语文是一种"慢功夫",但是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  相似文献   

7.
黄洁 《考试周刊》2014,(96):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看,其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要么  相似文献   

8.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学习语文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生活中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吗?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修订版多处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的核心与本质的概念,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运用"就是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一种灵活的、艺术的、多维的、丰富的、多功能的语用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习也好,  相似文献   

11.
从教多年,我发现,许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想法:谁都可以教语文,语文不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将参考书上的解释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体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到符合学习这节课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规律,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它是以"开发个体内在创造潜能"为目标的课程,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一、语文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活动课程广泛地跟各门学科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围,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条件。其有利于在知识和学科的整合中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活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以通过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13.
贾伟 《江苏教育》2012,(15):52-53
一、内外结合:课内课外,相得益彰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熟练运用工具的技能训练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刘国正说:"语文要想学得好,还必须在课堂以外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课内,主要从书本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运用的方法:课外,带着课堂上学习所得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的实际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要课内不要课外,或者重视课内忽视课外,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跛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语文教育的研究重点是"学"。其理由有二:一、科学地学语文,必须接受学习科学的指导。二、科学地教语文.必须遵循"教以学为本"的规律。三、科学地编教材,必须依据学的实际情况。语文教育中"学"的研究内容,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动力系统.二是认识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文,我们在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时,就要首先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源于语言的规律,教学的规律,学生。C理发展的规律。方法制约着效果。只有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活跃智力的,有进取精神,有效率感,有敏锐的现实感,有责任感的新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一个人士。果知道的词很有限,或者知道不少的调可是不知道怎么用,他的语言能刀一定不高,运用起来一定不会处处都对,更不要说处处都好。解释词义既要解释得简明,又要解释得确切。换一句话说,既不应该在不必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陈洁 《考试周刊》2014,(54):34-3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语文实践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师范院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 (一)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许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原因有三点:1.部分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喜欢;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内在的秩序",即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汉语文"意合"等特征以及教与学"内在的秩序",在百年语文的"文白"巨变中渐趋模糊乃至失序,至今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泥潭。发现与重建汉语文教学"内在的秩序",回归汉语特有的联结性学习方式,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时代使命。一、教的内在主张:语文联结教学"小学语文联结教学"是指:把握与改善影响儿童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以联结性学习为基本方式的语文教学,着眼于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