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方言中存在大量表示程度的词缀。有学者认为程度词缀"焦"和程度副词"贼"具有一样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我们认为,"焦"和"贼"并不相同,"贼"为程度副词,而"焦"为状态形容词前表程度的词缀。本文以"焦"为例,从构词特征、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角度论证其为程度词缀而非程度副词,并试图揭示程度词缀的词族性及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对东北方言中"精"的性质认识不一,主要分歧在于"精"到底是词缀还是程度副词。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由"精"构成的词类为状态形容词;从词缀的意义和形式的角度来看,"精"由于缺少周遍性,不宜看作词缀。因此,东北方言中的"精"既不是词缀也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词汇性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重庆方言中"稀""怪""梆""溜""焦"这五个程度副词只能表贬义,可根据其使用情况分为两类:只修饰贬义词的程度副词;程度副词与所修饰成分共同构成贬义的。本文分别对之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中的"很"与东北方言中的"老"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都是常用的程度副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能起加深说话人语意程度的作用.本文拟在组合功能角度,从"很"和"老"后接形容词、动词成分、名词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由于在东北方言中,"老"作为程度副词时绝大多数情况都用于"老……了"这一结构槽,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老"用于这一语言槽中时与"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6.
"忒"和"贼"是迁安方言中两个常用的程度副词,文章从结构搭配、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异同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中动作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常德方言中存在着程度副词修饰动作动词的现象.通过对常德方言中程度副词“凡多”修饰动作动词句式的句法语义与语用功能考察,揭示常德方言中程度副词修饰动作动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贼"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它在使用中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试从其历时演变、语法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它和普通话中副词"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昆明方言在使用形容词表达不同程度的性状时,使用不同的表达式来表达不同的层次概念,这使昆明方言的形容词具有类似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级"的语法范畴。这种表示"级"的范畴并不简单地象屈折语那样广泛使用典型的词形变化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从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出发,分析昆明方言形容词五种比较级和九种最高级表达式的构成方式,并探讨了各级表达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由东北方言进入普通话的"贼"是一个程度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它既与其他的程度副词有相同的语法特征,又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为此,通过"贼X"语表层面上的特点,对"贼X"的组合规律做以总结,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东北方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中的状态形容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本文从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东北方言中的ABB式状态形容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山东青州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很有特点。本文主要从语义特征、组合功能、句法功能这三个角度,对青州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刚、着、张/沾、大/精、毛、蒙、将将地/较自是、煞等)进行了重点考察,力图勾勒出青州方言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系统。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5.
徐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华北东北次方言,它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考察了徐州方言副词"般"的使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般"一般修饰单音节"大类"形容词,可用于比较语境,所搭配的词语语义模糊,"般+形容词"可在句中充当宾语、定语、补语、谓语成分。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成语法的中心语理论分析了副词性状语及形容词性状语中"地"的句法行为和句法功能,认为状语中的"De"和体词性结构中的"De"一样是一个功能范畴,能作为句法成分的核心,并决定所在句法成分的最大投射且保留其语类特征,文章提出副词性功能范畴假设,以保持状语成分解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与普通话相比,常德方言有数量众多而且富有特色的副词。根据这些副词在句中的功能,它们大致可以分为表示程度的副词、表示重复或连续的副词、表示范围的副词、表示肯定、否定和估量的副词、表示情态的副词、表示方式的副词等7个类型。它们在句法功能上与普通话是大致相同的:修饰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补语,能组合成某些固定的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言词也存在逐渐消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这一原本不合语法的用法,在近年广泛存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将其从潜在的语言世界带入显性的语言世界,使其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动态性的表现.本文从状态形容词的类别、 "很 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以及这一结构的形成原因等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是汝州方言常用的一个高量级程度副词。"通"可以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表示比原有的形状或动作行为程度更深。并将汝州方言"通"与河南其他方言中的程度副词"通"作对比,分析异同点,以显示汝州方言"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