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回族"花儿"的灵魂,是构成其唱词的最基本要素。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在于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和推理过程。本文以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宁夏回族"花儿"中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认知推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网络能很好地反映意象构建"花儿"作品的文本意义和认知机制,隐喻为其主要认知机制;"花儿"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建构是实现"花儿"作品成功创作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地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是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沟通北方与中原的重要区域。“六盘山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一地区广泛地传唱着。本文从语言、内容与旋律的角度,对西北地区六盘山花儿音乐美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4.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分别是认知语言学和系统语言学中的概念,二者虽然异大于同,但也有可结合之处。网络流行语"被××"结构表面看似荒诞,但却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语义,隐含了社会意义及网民的语言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具有隐喻性。基于概念隐喻理论(CMT,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梳理了讲话中的概念隐喻数据;以“七一讲话”两个常用概念隐喻,即旅行隐喻(37.55%)、人体隐喻(18.57%)和一个创新隐喻,即考试隐喻(2.11%)为研究对象,系统性地分析了这三个概念隐喻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力地佐证了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建构作用,有效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是丰富而抽象的,必须通过隐喻加以形象的描述。文章以人类基本情感之一“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对中韩“喜悦”情感的隐喻认知在共性和相对差异性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和论述,旨在了解“喜悦”隐喻的实质,探究语言表象下丰富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0.
张丽影 《考试周刊》2011,(39):31-33
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给力"词义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探索其中的认知规律,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通过对隐喻与词汇发展的关系的进一步阐释,深化对隐喻和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metaphora,其字源meta的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是"传递".近二三十年来,隐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莱可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为标志,隐喻被纳入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并被看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情感隐喻概念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征,还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和其他模态的交际媒介来传达。文章基于动画影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多模态认知视角出发,对结构隐喻“情感是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是指由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表征的隐喻;②在认知理据上,“情感是力”的多模态表征主要基于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及人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③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隐喻认知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典籍的解读中,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莱考夫等划分的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方位隐喻对《老子》中的“象”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本体隐喻有较好的适应性,而结构隐喻则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因传统思维立足于“时间”产生,故《老子》中的方位隐喻并未达到预期的重要性,反而关于时间的“象”更加重要。故“本体”展现《老子》对“道”的探讨,又通过“结构”与“方位”来形容“道”,使“道”在保留超验性的同时可以进行言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以"黑色"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认知语义。  相似文献   

17.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以认知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以"眼"为例,举例说明了人体隐喻在英汉表达中的异同,并分析了这种异同产生的原因,为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风暴”的隐喻用法已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并呈现出运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充分借用其义素特征、大都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等特点,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风暴”的隐喻用法,是从气候域(始源域)向社会生活域(目标域)的映射。  相似文献   

20.
从研究文化传播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甘肃"花儿"传播的内在机理以及"花儿"传承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以花儿"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花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重点探讨了甘肃"花儿"未来发展的策略,对甘肃发展文化强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