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历史叙事小说,因其改写、解构或颠覆了既往话语赋予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具有了自身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历史史诗的倾向;(2)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3)颠覆英雄神话,倡导“非英雄化倾向”。并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历史小说相比较,受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历史观、主体意识、人物形象、价值立场方面表现出十分迥异的一面,一度给文坛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但是,缺乏理性制约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很快陷入困境。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困境体现为:历史真实陷入虚无主义、作家主体意识缺失、人物边缘化、民间价值立场凸显。困境引起转型,新历史主义小说家在发现受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的创作存在不足之后,重新向本土寻找并发现精神和现象的真实,以建构有中国灵魂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家、历史主义者、新历史主义者分别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后者的研究方法与前两者的也大不相同,更能体现出新历史主义的阐释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相似文献   

5.
超越时空的契合——《故事新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所创造的跨越时空.杂陈古今的独特的历史叙事模式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古今杂糅杂陈、寓庄于谐的历史叙事之间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契合。或说,《故事新编》确实内在的影响了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整体思维流向,无论新历史主义本人承认与否,在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他们的小说本中。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历史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亲密关联及其异于传统的文学观念,它确实激发了女作家主体创造的激情,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及创新景象.但是它也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新历史主义与1990年代后女性历史小说的这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与廓清“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的不同概念及含义 ,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与当代中国小说的批评和创作的关系 ,给予初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史上,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说类型,而作为一种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指导,新历史主义批评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崭露头角.本文试图在一种小说类型与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之闻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鸟托邦小说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学界在新历史主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新旧历史主义简单的被理解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在文学研究领域,对新历史主义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源认识不一等。本文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与旧历史主义的理论分野来分析新旧两种历史观;疏理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在理论渊源上的关系;另外,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对建国后文革文学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与限制,原有的写史模式要求书写历史要从“二元对立”的角度观照生活、构架情节。新时期以来,尤其在小说领域里,一批继起的作家迫切希望寻找一个叙说历史的新思想,新历史主义小说应运而生。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母题的解构,集体性显现出非常鲜明的“悖论束”,如历史的可能的真实,意义的在场与缺席,历史的空间化等修论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包含了三大系列,通过对他的农村及城市题材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历史叙事符合一个结构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是他“性恶论”的历史叙事的依据,形成了苏童小说中历史叙事的一个根本结构。这种性恶论的历史叙事既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突破,同时也导致他的创作走向了困境。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者质疑传统历史主义者所信奉的客观实在公正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是阐释的对象,历史本质上是语言的阐释,是借助叙述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制造出来的文本,而这种叙述话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所以他们的历史文本观也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诟病,称其放逐了历史文本的最终所指。  相似文献   

15.
苏童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新历史主义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之间存在或明晰或隐晦的关系,也许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之所以称其为"新历史主义小说",就在于这些小说体现出的一种颓败的历史意识,以及在这种历史的颓败中所凸显出的人类个体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意识中体现出的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崛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本文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界定与概况 ,新历史小说的背景与渊源 ,新历史小说的理论根据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等方面 ,结合具体作品 ,阐述了当代中国新历史小说历史意识的嬗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17.
读奇正小说的时候,汪曾祺的那句话总在我脑海中萦绕:“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小说主要从消解旧的历史观念出发,颠覆传统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主题,力图向人们展示在权力话语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民间世界,以另类的言说方式来结构自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学史上,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说类型,而作为一种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指导,新历史主义批评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崭露头角。本文试图在一种小说类型与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乌托邦小说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末以来,中国文坛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从民族———国家的话语层面过渡到个人话语层面,创作出脱离社会集体想象和意识形态的西方形象,有效的实现了对社会集体想象中的西方形象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