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万里独特的作诗风格被称之为"诚斋体"。其风格是把诗人自己的情感融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情趣中,形成活泼自然、充满谐趣的特点。而它的形成离不开创作的主体和客体,我们称之为"心物关系",表现在以景物作基础、通过想象对景物进行"移情"、善于发现推崇独创方面,通过三方面的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细节刻画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是记叙文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景的描写之中,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景物描写、进行场景描绘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景物越有特色,场景就越感人。成功的细节可以极大地增强艺术感染力,是记叙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技巧。细节刻画的常用方法有:一、动词的精当运用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王维可谓是写景高手,后人赞其诗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我们在写景物作文时该如何写出诗意美呢?一、细致描摹展现美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大江南北,秀美如画。任何一处景物,都有与其他景物不同的地方,即使同一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出现不同的景象特征。因此,写景物一定要抓  相似文献   

4.
通过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情感与景物在文学文本建构中的存在形态,阐明了文学文本的建构具有动态性的生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蕴意。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祝福》中一些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辛夷坞》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一个悲剧意识浓厚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源于对"悲"的偏执的喜好,使得他不自觉地选择颓废、悲伤、忧郁的美作为小说的表现对象,"颓废"成为其小说最为鲜明的美学形态。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抑或足对人物心理、行为的刻画摹写,都表现山浓厚的颓废美。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属于认识论和实践论范围,不属于本体论范围;从认识和实践看,美无本体、本质,不存在那种单单具有“美”的性质的实体;本体论中不存在主体客体的区分,只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中才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审美活动是主体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性的认知关系或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审美判断是一种包含着客体内容的主观判断;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审美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教学美不美,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育客体美的接受,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主体美和客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地传达教育教学的审美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美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美,教学内容美,教师教态美,教学节奏美。  相似文献   

12.
挖掘教材美 培养想象力──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石家庄市第二教育学院王惠琴审美是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审美的对象包括主体、客体两个方面,审美主体是从事审美实践活动的健全的“人”,审美客体是作为美的诸因素的社会生活、自然景物、艺术形象等。语...  相似文献   

13.
从创作主体、审美客体及接受主体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喜剧性笑的发生系统。喜剧性笑的产生与喜剧的创造善于运用逻辑智慧、变易语言要素或巧用艺术与修辞技巧有关,同时,审美客体应呈现某种反常和不协调状态,接受主体也应在具备一定的化背景及个人素质的条件下对喜剧客体产生意外、惊奇或优越等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月夜     
题目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要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绘。参考题:1.花圃2.月夜3.雨中4.清晨(苏教版)提示:要将多彩的四季留在我们的作文里,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这要注意几点:第一,注意调动多种感官,描绘一幅“立体”风景画。例如面对一景物,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感官角度对它进行审视、描摹、刻画,凸现景物立体感,增强景物的感染力。第二,安排好描写景物的顺序。写景文章常用的是时空顺序,即按时间的更替、空间的转换来对某一景物作动态的扫描,从而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风貌。第三,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亲切动人。第四,写景中一定要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待我应如是”,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融合起来,使文章粲然生辉。(白美万)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诗的散文"要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因素和条件为化景物为情思;具有情感的主色调;主体与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16.
学会"四步"写作法,是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又一途径。如何指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前提下抓住细节用精准的语言进行描绘,是语文教师立志追求的目标。只有善于从琐屑的细节中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寻找独特的"那一刻"的价值,在充分认识、辨别细节描写的基础之上,抓住人物的特征、注重行为分析,采取独特的方法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来彰显人性的真实之美,才能让学生作文散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动”即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是静态.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静态描写,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动态描写,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达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神农溪     
1.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载事实,或编织故事,或刻画人物,或描写景物,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所写内容具体,所抒情感真切。2.了解你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经历,根据掌握的素材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苏教版)提示:这次习作取材广,内容灵活,可以写人、叙事或写景,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要抓住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要注意细节描写,突出情感。写人,应抓住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特点进行细致刻画,突出人物性格;记事,应抓住典型事例来写,对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进行多角度细节刻画,以达到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的效果;写景,应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特征。当然,在写作中,还要力求在情节上曲折动人,在语言上充满生活气息,在表达方式上叙、议、描写、抒情综合运用。(赵本喜)  相似文献   

19.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味。”很显然,体验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发生动态联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外部形态的交涉,更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内在意义的交流。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在主体看来,就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向客体的激活和投入;在客体看来,就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主体的彰显和渗透。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是一种“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难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  相似文献   

20.
立美是建立美的形式,是主体驾驭客体、创造客体,目的是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对象化向人类传递审美意识;审美是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歌曲《长相知》古朴、细腻、委婉、真挚,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欣赏时要从音乐美的立美和审美两方面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