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正>《雷雨》严格按照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多年里的恩怨纠葛,集中在两个场景,不到24小时内展现出来。虽曹禺先生自己也认为《雷雨》太像戏,但是《雷雨》的独特魅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雷雨》阅读教学中,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彰显《雷雨》样式的独特个性,欣赏《雷雨》魅力。一、品析表现方式,比较戏剧与小说的体裁区别小说和戏剧都要叙述事件、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  相似文献   

3.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4.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元杂剧《窦娥冤》配了一幅明代的版画,《雷雨》配的是话剧现场剧照,《哈姆莱特》配的则是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1948年主演的同名电影的剧照。同为“剧”照,它们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却是不同的。《窦娥冤》配的明代版画代表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文化形态,《雷雨》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现代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化形态,而《哈姆莱特》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古典戏剧改编而成的现代影视艺术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矛盾”,曹禺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剥离,形成了他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文化和戏剧美学观念,构成了他戏剧作品的独特的文化意蕴。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结构艺术上:一类是单线倾斜动态封闭式,如《日出》;一类是复线守衡静态开放式,如《雷雨》、《原野》、《北京人》等。从曹禺前期戏剧所表现的“深刻矛盾”和艺术结构特征来看,那种“动力的动力”正是构成他前期戏剧创作的诗化现实主义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曹禺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 ,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1 0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耳闻目睹了旧家庭的种种罪恶 ,使他从小就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厌恶和反感。他自幼就喜爱文学、戏剧。后来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读书时 ,他系统地研读了中外戏剧大师的作品 ,同时也养成了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人物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1 933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写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从此便正式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 ,写下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优秀剧作。《雷雨》是曹禺构思 5年之久的精心之作最初…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参与中回归学习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下学期有一戏剧单元 ,包含《雷雨》《屈原》《窦娥冤》《茶馆》等四篇课文 ,安排约 1 0课时的教学时间。这是高中阶段仅有的一个戏剧单元。我结合课本的知识短文《戏剧语言主导戏剧冲突》 ,拟定了这样一个教学主旨 :以《雷雨》的教学为核心 ,通过学生的教学参与 ,了解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之特征。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着重突出和强调了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并补充说明了戏剧对白中的情感交流。而后根据课本出现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怕羞的学生可以选择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0.
<正>《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雷雨》的出现对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雷雨》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与世界戏剧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雷雨》中戏剧性的情节、《雷雨》的悲剧色彩、代表人物性格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舞台艺术,戏剧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戏剧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雷雨(节选)》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内容,且《雷雨》本身属于话剧,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一篇文章开展戏剧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科学制定戏剧教学目标1.制定知识目标开展语文教学的关键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戏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需根据戏剧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教学知识目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四《雷雨(节选)》教学时,  相似文献   

12.
从曹禺二十三岁在清华园完成剧作《雷雨》到《北京人》的问世,这个天才剧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挥毫泼墨的大手笔,他的创作是一个思想逐渐深入的过程.本文选取的正是经典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具体采用纵向衔接戏剧作品创作和横向与其他作品做比较的方法阐述曹禺创作思想历程并对其进行研究.文章认为经历了雷雨般的郁热苦闷,日出前的彷徨呐喊,原野上的复仇和自我救赎到北京人深刻的思考与回归,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曹禺思想深度不断打破底线,由最初的关注生命的郁热期到将目光投射到对人性和理性的探讨;视角也在不断下移,经历了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会,到人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吴正毅 《文教资料》2007,(36):26-28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与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和拉辛的《费德尔》一样,讲述了继母爱上继子的乱伦悲剧。从对三部剧作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雷雨》在借鉴西方戏剧技巧的同时,巧妙凸显了中国文化特色,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现代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00周年,为此,大连话剧团第五次重排并演出了他的代表作《雷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大连版《雷雨》舞台演绎的特点,在于着力寻找经典与当代观众之间的审美共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契合了观众对主题和人物整体观照的思维方式;二是满足了观众对戏剧内向化的美学追求;三是适应了观众当代化了的戏剧审美经验。这些特点,使大连版《雷雨》不仅更加贴近了经典的精神内核,也对观众产生了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现代戏剧创作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也奠定了曹禺在戏剧史上的重要位置。对《雷雨》出现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批评者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但再读《雷雨》,给人的震撼依然存在。它在生命轮回的揭示、人的困惑的上演以及痛苦心灵的抚慰方面给人印象深刻,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曹禺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领军人物,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近现代话剧史上。曹禺不仅是一位在戏剧艺术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从他的代表作《雷雨》中,就可以充分体会到他话剧语言的高度性格化、动作化,以及贯穿其中的鲜明的诗画感。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他从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出发,写出了一出现代社会封建家庭中人的悲剧。全剧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和情感追求,都按着自己的思想、欲望和生活方式在思想和行动,都想逃脱悲剧的魔掌,主宰自己的命运,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但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一《雷雨》和《日出》这两部作品有如下一些相同点: 其一,《雷雨》和《日出》的题材都是来自作家极为熟悉的生活。其二,《雷雨》和《日出》都是作家激情和深思交合、融汇、凝聚的结晶。其三,《雷雨》和《日出》都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艺术典型。其四,《雷雨》和《日出》的戏剧冲突都非常尖锐,紧张,有撕肝裂肺的力量。其五,《雷雨》和《日出》的语言,都有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作品的框架。巧合的应用,既是戏剧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反映生活的必然,并且对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结  相似文献   

20.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悲剧。剧中错综复杂的周鲁两家的血缘或亲属关系和矛盾构成了全剧发展的条条线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要读懂《雷雨》先要读懂周朴园这个人物。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