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聚焦自然和女性的命运,讽刺了当时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男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摧残,都以悲剧收尾彰显了作家对当时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生于1965年,美籍阿富汗作家,日前在文坛上越来越名声大噪并且被视为二战之后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文章重点对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灿烂千阳》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小说中,女性经历了由软弱顺从转变到独立自我的过程,通过分析表明女性自我意识对女性个性与生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再生缘》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直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恪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力薄手低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女性魅力的关注,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王妮 《海外英语》2016,(4):148-150
《黄色墙纸》是美国早期女权运动领袖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杰出代表作,代表着早期美国女性作家为冲破男性作家为主导的文学写作而做出的勇敢尝试。该文从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我"的写作以及吉尔曼本人对《黄色墙纸》的写作创作的探讨,分析女性作家在争取女性写作和自身自由方面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6.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方红 《培训与研究》2001,18(6):15-22
清代女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贯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烙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本是以女性意识来阐释《再生缘》作品的。从作品入手,分析作品本身在内容、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女性特色、探求其拥有广大女性读群的实质原因。笔对《再生缘》与女性学关注的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的重视,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小艾》以女性言说的文学立场叙述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故事,作家以悲悯的心态描写了不同女性迥异的人生经历,从女性的角度探讨和追求特定时代作为人的女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两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意识。《紫色》和《最蓝的眼睛》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分析了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经过细致的刻画,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实。在“有爱世界”和“无爱世界”中存在着能够觉醒和始终迷失的黑人女性意识,“妇女联盟”也对黑人女性意识觉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一直是历代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前景的关注。而中国文学作家莫言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揭示了男权制度下女性的凄惨命运。福克纳和莫言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本文对《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作家对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期许。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杰出的优秀女作家之一,文笔流畅,语言细腻。富有中国“曼斯菲尔德”之称的凌叔华文风亦清新明畅。两位女作家的代表作《幸福》与《花之寺》都以婚姻为主题,反映了两位作家相似的风格和看待女性问题独特的视角以及对女性的关心。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获得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小说《书店》讲述女主人公弗萝伦丝经营书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女性的生存抗争之艰辛。结合作家笔下英国广阔社会图景,本文通过分析弗萝伦丝抗争的加玛特夫人的权力网络以及社会转型和人性等因素,总结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之源,试图揭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间问题》是朝鲜著名女作家作家姜敬爱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20世纪30年代,朝鲜社会处于殖民地最黑暗的时期,而旧社会延续下来的封建习俗同时也侵袭着底层劳动人民,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女性。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当时社会出现了像姜敬爱这样的女性作家,将自己身受压迫的生活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人间问题》是姜敬爱的代表作,它通过写压迫不断的情况下,女性忍无可忍,最后终于奋起反抗来展现了女性意识的渐渐觉醒和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奉柳  朱婧 《文教资料》2011,(20):4-5
《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明珠,但二者中的女性形象却有极大差异。前者多贬低女性,后者却极力赞美女性,成书过程、作者思想和当时人们接受心理的不同等原因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此现象表明了明清时期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生命本体意识的复活。  相似文献   

20.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爱丽丝·沃克作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此行业领域当中具有着相当的代表性。《紫色》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所表述的内容就是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通过故事情节的描写,该作品生动地刻画出了黑人女性身处于极其恶劣环境下所进行的顽强抗争的形象。而爱丽丝·沃克本身又是一名女权意识的代表作家,因此该作品当中所反映的主体依然具有着浓烈的女权意识以及黑人女性面对恶劣生活的人生态度,所要凸显的就是一种生命观内涵,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该小说当中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亦可成为进一步深入探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驱动。以此为出发点,浅谈《紫色》当中的黑人女性形象,以期为更多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有价值的理论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