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师:古代一位鉴赏家提到苏轼《前赤壁赋》时,曾说"以风月立骨"。请大家找找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几次提到月呢?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生:第一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第三、四段中有四处。师:第二段中有没有提到"月"呢?仔细找  相似文献   

2.
正读宋诗时,我们会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宋代诗人对于具有清美内涵的意象情有独钟,在他们的诗中清风、明月、冰、雪等意象处处可见:只有人生安乐好,享他明月与清风。(杨万里《五月十六病中无聊起来步月》)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范成大《过松江》)入门明月真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陆游《书兴》)来从月协天心外,堕在冰瓯雪椀中。(杨万里《和胡运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中第29课《古代诗词五首》中,教材编著者将辛弃疾《西江月》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译为"明月出来了,树  相似文献   

4.
我读过的书就像夜空中的繁星那样数不胜数,在繁星之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这明月便是《三国演义》。从"桃园结义"到"董卓进京",从"三顾茅庐"到"火烧新野",从"草船借箭"到"火烧赤壁",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这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就像在上演一场有情有义的英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却不能被抹杀。他在几年的征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  相似文献   

5.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来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赏析:这条短信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祝福交能清风,把问候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别枝""惊鹊"令人费解。"别枝"一词应解释为"另一枝"。对"惊鹊"一词深入分析,得出词人夜行到来,才是乌鹊惊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孙建锋 《福建教育》2007,(11):59-59,61
“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禅诗开示:设若给生命一寸憩息的空间,给心灵一方净土,即便在明月半轮、繁星几点、清风一片中,也能窥视到曼妙丰盈的教法。  相似文献   

8.
清风明月     
正我喜欢在清风拂面的夜晚欣赏悬挂在碧空的一轮明月。人们在追逐城市繁华的梦想中经常会因为奔波、劳累、疲惫、浮躁等因素不由自主地丢失了原本安静的心情,忘却了还有一个静下心来能够思想的自己。这时候,一个清风明月的夜晚,可以让忙碌不已的人们回头看看原本的自己。一缕清风从心头掠过,整个人显得清爽了许多。一轮明月悬挂在窗前的树梢上,  相似文献   

9.
吴耐 《吉林教育》2008,(3):128-128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中第29课《古代诗词五首》中,教材编著者将辛弃疾(《西江月》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译为“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一见到光,惊飞不定;半夜还有鸣蝉,起了阵阵清风。”在下面的注解中,“别枝”被注为“这里作树枝解释。原意是另一枝。”  相似文献   

10.
飞舞之夏     
夏天挥动着它的翅膀悄悄地从远处飞了过来,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着、舞动着。此时的你,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去听,一定能够听到它扑扇翅膀的声音,还能感觉到它的翅膀挥出来的丝丝清风。你喜欢飞舞的夏吗?微风过处,我们听到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我们看到了"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夏;我们嗅到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夏……  相似文献   

11.
明月别枝惊鹃,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似文献   

12.
书香作伴     
一直寻找着你,我的精彩语文;一直追寻着你,我的书香世界。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自信与能量。伴着你,我懂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遭遇离愁困扰时,常借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排遣苦愁和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加之,明月是诗人们吟咏离愁的常见意象,或许我们会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在抒写离愁主题。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单从词序"兼怀子由"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所谓表达思念之情并非此词创作的原始动机,只不过是作者真实意图"兼"有的副产品。况且,时值"中秋"之夜,苏轼偏偏不先述及此夜的常见主题——离别,劈头便问"明月几时有",将话题引向沧桑,更足  相似文献   

14.
<正>九月的清风掠过南京玄武湖畔,在今年的中秋月夜,漾起了一丝别样的温情。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五届"青春·明月·梦想"玄武湖大型月光诗会于2016年9月14日晚拉开了帷幕。诗会在郑兵副校长的致辞中以一种优雅的姿态缓缓开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2,(11):23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这是人生的知足。正如,夜幕笼罩下,清泉石桥边,掬一捧清泉,映一轮明月;清风和畅下,芬芳花丛中,赏一派绚烂,沾一身花香。没有摘走天上的明月,心中却有一抹清辉;没  相似文献   

16.
趣说书斋联     
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诗人、大画家郑板桥在自己的书斋上撰联,联曰: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此联体现了主人的书屋环境:清风、明月,茅屋、村舍,书声琅琅,主人在此读到天亮也不疲倦。此联情趣盎然,催人发奋。他后来还写了一副对联,联曰: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妙在一个"咬"字,把人们钻研书本的情态及对事业的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结尾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谪居黄州,躬耕劳作,放浪山水,斋居修炼,凤凰涅槃,物我为一,产生了标志文艺创作高峰的二赋一词;他把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在《赤壁赋》中,通过"逝者如斯"的水,"盈虚如彼"的月等自然风物,及其"消长"、"有无"、"盈虚"、"变与不变"等对立统一的诗般哲理,揭示了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推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东坡歌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自然之恩赐,何其慷慨,何其大度!有清风明月,有美酒佳肴,更有洞箫嘉朋,难怪东坡即便在这穷乡僻壤的黄州,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珍惜身边的点滴感悟,一点一滴,融入思想,融入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