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类较特殊的反问句,形式上虽然与正反问询问句相似,却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能表示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从句法上来说,其成句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反问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二是语境的制约,三是特有的语调。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介绍的是《水浒全传》中反问句的“问”的形式、“反”的内容(否定项目)及其主要特点。材料取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第1版的《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一、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水》中,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有230多句,其中39%不带反问副词,61%带反问副词 1·1不带反问副词。这类反问句可分字面肯定的和字面否定的两小类。  相似文献   

3.
反问句的否定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问句只问不答,它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而这“确定意思”的准确把握,需从反问句的结构特征人手。各种结构的疑问句形式都可用作反问,但其否定指向不尽相同:是非问和特指问形式的反问是对问句所含命题的否定,否定指向既涉及“质”,也涉及“量”;选择问、正反问形式的反问,否定指向主要靠语境决定,否定的是某一或某些肢命题。  相似文献   

4.
表疑反问句     
无论语法书还是修辞书,对反问句都是这么说的:反问是为激发本意的无疑而问,“常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表达的是“胸中早有定见”,它只是“为了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故意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的意思相当于陈述句。如:  相似文献   

5.
反问句的转换河北/陈淑敏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内容。为什么?那要把握反问句问号的作用。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常出现肯定...  相似文献   

6.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A项是一般疑问句中的正反问。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B项是反问句,用“难道”表示反问,语气非常强烈;C项是肯定句,用“无疑是”表示肯定,语气强烈;D项是双重否定句,尽管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按照语气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为A、D、C、B。  相似文献   

7.
反问句, 通常表现为以肯定加疑问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或者以否定加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是反问句的两种基本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疑问形式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单纯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与“否”并列,肯定与否定对举,已不再是“单纯”的肯定或否定,虽然有强烈的疑问语气,却不符合两种基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卖柑者言》一文有“岂其愤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一句,课本没有注释。五省(区)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当成反问句,译成:“难道他是愤恨世俗、嫉恶奸邪的吗?因而假借柑子来进行讽刺的吗?”不少古代散文注本,也多持此说。我觉得这种译法值得商榷。反问是无疑而问,其特点是用否定的问句来表示肯定的答案,或用肯定的问句来表示否定的答案。在古代汉语里,反问句的这一特点也比较明显。例如:  相似文献   

9.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10.
一、反问句的定义及作用反问句即通常所说的反诘疑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疑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苏魁元 《成才之路》2014,(24):57-57
在小学阶段,有这样一种语法知识——"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的学生由于不得法,改得乱七八糟。文章先对各种问句进行再认识,然后从反问句的类型(肯定形式的反问句、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把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方法提炼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以让学生循序渐进,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2.
反问句在表义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义相反”,即一个反问句的语表形式是VP,那么它对应的语里非反问等义形式(简称“语里形式”)就是-VP(VP的否定形式);反之亦然。本文讨论是非性反问句的语表形式和与之等义的语里形式之间语义对应关系的类型——反意类型。揭示出反问句反意的类型,不仅能打通反问句从语形到语意的理解通道,使语言教学、机器  相似文献   

13.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浪花”是指什么呢?也就是把什么东西比作“白浪花”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类似这种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反问后续句”。反问后续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见,就其表达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对反问句加以补说。例如: ①我们在这里安了家,扎了根,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过来?我在码头上等船,就抽空儿捉了些小昆虫带回来。(《彩色的翅  相似文献   

14.
除特指问句外,是非问句也可以形成诘醒句,但较少见。在语用价值上,诘醒句与反问句是一样的,表示诱导说服。尽管诘醒句与反问句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因为它的形式和意思之间没有反问句那样的肯定一否定对立,我们主张将它同反问句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修辞性问句的反问句,应该具有三个特点:(1)说话者(或作者)无疑而问,答案已包含在问句中。(2)语气比陈述句强烈。(3)它只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一是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以上三点,尽管存在不同的具体表述方式,修辞学界所持的看法却并无二致。问题出在具体判别  相似文献   

17.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一般说来,否定副词“不”、“非”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奇数的,句意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偶数的,句意表肯定。但下列几种变相否定句的形式应仔细分析。一、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如果句内无其它否定词,就表示否定意;如果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还不是X"句式可以表示否定陈述、询问、反问语气。表示肯定意义的反问句"还不是X"由于高频使用,后又扩展到了陈述句中。本文将这种表示肯定意义的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基本语义功能及附加语义功能。我们认为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是一种主观性的表达,提出的是肯定的反预期。本文通过对"还不是X"语料的考察以及对其语义结构、重音结构的分析,探讨了非否表达式"还不是X"的形成历程。它发端于疑问句,成熟于反问句,然后扩展到陈述句中。语用推理和语境吸收是诱发"还不是"固化的主要机制,主观化、反预期是其动因。在这一历程中,"还不是X"的主观性不断增强,"是"进一步语法化,"还不是"有凝固为三音节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是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是一种无疑而问的疑问句,由于答案就在反问之中,因此一般用不着作回答。但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也有“回答”部分,有的修辞学著作把这种现象看作反问和设问的结合运用。例如在《粜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此倒中的反问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意思是“现在是跌价的时候,你们都知道的。”但  相似文献   

20.
当涉及佛性的问题时,禅师们一般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回答,让学人反躬自省。当问话人对佛性等表示毫无疑问时,禅师用字面肯定式进行回答,实际上是表达否定的意思。当问话一方对佛性等有疑问时,禅师用字面否定式进行反问,实际上是表达肯定的意思。当禅师需要加强语势时,用连续反问的形式回答。反问教学法需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