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词语学习的难点,让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怡 《读写月报》2022,(10):38-40
<正>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丰富词语积累,加强对传统经典语汇的把握,关注当代语言文化现象。2.引导学生在扩充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规律的学习研究,增强运用词汇的素养。3.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生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而鲜活地运用语言,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语言学习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语言词汇的掌握。汉语词汇的词义丰富多彩,负载着深厚的化信息,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准确理解词语所蕴含的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更好地掌握,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运用中,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研究汉语词汇的形象意义对我们正确运用汉语的词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并进一步认识词汇的形象色彩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艳华 《海外英语》2014,(12):236-237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它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汉语学习中还是在外语学习中,词汇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华五千年文明和文化的积淀造就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汉语的词语意义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的。而作为其他语言,都富有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因此也是别具一格的。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词语意义的灵活性让他们在词汇学习中会有一些困扰。该文将主要对词语的灵活性进行分析,并就二语学习者如何更好的学习词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各要素中,词汇是最丰富、最活跃的因素。汉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词汇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透过词语的运用,能够捕捉到很多具有时代色彩的人文信息。尤其是汉语词语中的古代文化渊源,更值得我们仔细咀嚼。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文化心态、习俗风尚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必定反映到该民族的语言中来。词汇又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它可透视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动物词语所表述的文化内涵则更为突出。深入了解哈萨克语和汉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张萍 《文教资料》2011,(13):53-54
词汇运用能力较弱,是当前低年级词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教师可尝试创设情境,营造词语运用氛围;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利用主题词汇教学法,指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从语素到词汇习得,掌握规律性的词汇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规则的能力,从而理解词义或使用词语的规则。蒙古族学生的汉语素养的提高,从积累汉语词汇为突破口,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对一些词汇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口语表达或习作中,使用丰富词汇,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所知,所感,将是蒙古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掌握汉语词汇知识的积淀。词汇习得姚遵循一定的语言思维逻辑,牢牢把握词汇规律,有规则地使用,遣词用句中正确运用,语句连贯地表达,是蒙古族学生汉语素养的真切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范瑜 《时代教育》2012,(15):158
在汉语教学中,词汇讲解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从词汇讲解的控制与选择、利用学过的旧词解释新词、利用近反义词举一反三、利用不同语境辨析词汇、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词语的意思五个方面阐述笔者在汉语教学中词汇讲解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几乎每位学习英语的人都有一个感觉词汇难记。 的确,尤其是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虽然凭着他们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记住了英语词汇,但时间一长又忘记了。笔者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特点,将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归纳,发现利用我们汉语的有利条件记忆英语词汇效果较好。一般说来,汉语词汇量较大,如能将汉语的词语特点运用到英语词汇学习中去,可以大大减少英语词汇记忆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英语和汉语性别词语的形成及语义对比,揭示英汉性别词汇的形式、结构、语义及形成的原因,以便在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了解英汉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语义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中汉字词负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偏误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偏误类型: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语体偏误。要纠正韩国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应针对韩国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扬长避短,并且注重语素分析法和词语搭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出现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防止偏误的发生,成为语言教学理论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偏误理论,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性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为学生的汉语词汇习得和教师的词汇教学提供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英语和汉语性别词语的形成及语义对比 ,揭示英汉性别词汇的形式、结构、语义及形成的原因 ,以便在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了解英汉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语义理据 ,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汉语学习者能否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汉越词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内涵丰富.越南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汉语词语不容易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主张对越南留学生进行词语教学应以汉越词语的对比分析为基础,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为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汉语词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从越南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出发,设计目标明确的交际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词语教学,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潘慧婷 《学语文》2014,(1):63-64
一、引言盛继艳在《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目前专门针对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具体包括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文化适应性、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关于华裔学生习得汉语本身的研究,具体内容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及语言技能等方面(《语言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均为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标示的词语集中或是分散地进入对方的语言中,两国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汉语词汇。对于从初级阶段开始学习日语的学习者及使用者,掌握日语中汉语词每一部分的特征对其后期的语言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某些词汇或习语的内涵意义大相径庭。教师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