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毛女》1945年公演的成功拉开了它作为革命文艺传奇经典的序幕。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公演次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革命文艺作品,它是延安时期文艺与政治、革命艺术与传统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成果,是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果,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过程中,《白毛女》敏锐觉察党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诉求,揭露社会主要矛盾,以文化的力量成为革命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对现实社会产生不间断地持续性影响。从革命文化的视野剖析革命进程中《白毛女》的文艺特点,不仅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人民、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更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罪恶累累,罄竹难书。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的走资派。他们窃踞文坛,以“太上皇”自居,肆意践踏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和政策,对抗周恩来总理的一系列正确指示。“四人帮”利用他们控制的舆论工具大肆吹捧他们的头目江青,给她树碑立传,捞取政治资本,为他们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肉麻地吹捧江青是什么“披荆斩棘”的“文艺革命的英勇旗手”,文艺革命是江青“亲自领导的”,革命样板戏是江青“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卖国贼林彪,出于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也往江青脸上贴金,说什么江青“政治上很强,艺术上也是内行。”果真是这样吗?不!让我们用铁的事实戳穿这些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旨在削弱青年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革命文艺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文艺再现,不仅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诗情怀完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同时也塑造了大量革命英雄形象,讴歌了共产党人崇高信仰与精神品格。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危害主要体现在颠覆青年正确的党史观,动摇青年共产主义信仰,淡化青年社会责任担当,瓦解青年无产阶级政治情感。因此,我们更要坚定自信、努力营造革命文艺创作新生态,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地鼓励青年读经典,多管齐下、正确塑造青年历史观与党史观。革命文艺不仅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更是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是指导我国革命文艺健康发展的光辉文献。重读《讲话》,我感到它贯串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对文艺的革命功利主义要求,而作家则要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从事创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目的。承认这一点,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恰恰是实事求是,是光明磊落、旗帜鲜明。毛泽东同志这样说。“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  相似文献   

5.
苏区革命时期,党的文艺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逐步密切,文艺本质的偏狭化,对传统文艺既利用又批判。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党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苏区时期党的文艺有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让我国革命文艺之林茁壮生长的阳光雨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我们对它发表五十周年的最好纪念,应该是进一步学习它,深入地研究它,根据长期文艺实践的检验,对它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开展在对它的评价问题上的两种斗争,在有关各界形成尊重其基本原理——我国革命文艺之精魂的共识,以其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开拓文艺新局面,再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雄风。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件伟大的事件。从一九二七年三湾改编到一九三四年北上抗日这七年中,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丰富源泉。苏区文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非常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风貌和时代特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文艺的感染力、战斗力和认识作用都来源于真实。苏区文艺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却能发挥极大的战斗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苏区文艺是真实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燕妮·马克思同时代的一些杰出人物,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她的聪明、博学和罕见的洞察力。她不仅是卓越的政论家,而且也是革命的文艺家。不过,燕妮在文坛上显露才华,已经到了晚年,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末。这时她的女儿已接替她的秘书工作,操劳孩子和家务的事也少多了,因此她能抽出时间写一些小品和文艺评论。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燕妮·马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文艺情感理论,是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情感问题的经典分析和言说。其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文艺情感的本质、结构和生成锤炼等等,其根本价值在于为革命文艺走向情感自觉建立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评论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反映着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的斗争。在这方面,鲁迅是一个光辉的榜样。文艺评论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思想武器,鲁迅对此有着极为明确的认识。他是把文艺评论作为一项严肃的革命工作来看待的。他认为文艺评论必须为开展思想斗争、促进革命文艺的发展服务。三十年代,鲁迅在不少文章中,反复驳斥了某些抹杀文艺评论的革命作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有没有美学思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毛泽东对自然美和社会美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但他审美的注意中心却放在文艺上,这不仅因为他深知优秀的文艺作品的价值,而且因为他了解革命文艺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斗争中,是一种“有力的武器”,起着别的“武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所以,他十分赞同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的观点,把革命文艺看作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革  相似文献   

13.
红安与武汉中学在董必武革命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红安是董必武的出生地,也是他早期革命的地方,武汉中学是董必武从事新民主革命的起点;红安是黄麻起义爆发地、鄂豫皖苏区的摇篮和中心,武汉中学则是黄麻革命播火地和骨干分子培养地;红安是红安精神形成的中心地,但红安精神形成的起点要追溯到武汉中学。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里,文艺是一种感性的审美实践,其目的性及现实性品格,并不像物质实践活动那样直接和功利,它总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通过社会心理和个人意识的中介,经由一定的“发酵作用”而表现出来,并在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文章从这一观念出发,主张吸收和运用认知心理学、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对革命文艺育人的作用机制与实践方式进行研究,最终的目的是重新激发革命文艺的活力,为新时代的人文教育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的源泉是什么?对于这一理论问题,似乎早已明确解决,只要了解一些文艺常识的人,都可以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若问,革命文艺的源泉是什么?对于这一理论问题,似乎也早以解决,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和文章,几乎无例外地引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论述,作为阐发这一问题的依据。这回答对不对呢?我以为有着重新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政治运动对文艺思潮的产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支撑。《讲话》发表前抗日根据地文艺与革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疏离现象。《讲话》剖析了民族危亡背景下文艺与革命应如何相处的问题。《讲话》发表后抗日根据地文艺的发展有了统一的遵循,根据地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后期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文艺的本质与职能在认识上亦有发展。他认为单靠文艺不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文艺虽然有"宣传"的功能,但文艺固有的职能是"表现一民族的文化"。"革命文学"应当把"内容的充实"与"技巧的上达"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各位来宾,各位同志:今年,是我国著名老作家阳翰笙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今天,又是翰老八十寿辰。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欢聚一堂为他老人家祝寿,并热烈祝贺他六十年来为革命文艺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请允许我代表宜宾师专和宜宾地区文化局、宜宾市政协、宜宾市文化局、高县文教局等大会筹备单位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阳翰笙同志是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卓越活动家,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跨越现、当代的著名作家,他的名字和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我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其革命生涯中,对于发展民族先进文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二)倡导革命的文学观;(三)坚持文艺的现代化和文艺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苏区文艺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中,过去是个薄弱的环节,资料缺乏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从毛主席著作和革命史料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掘发工作也是做的很不够的。今后究竟怎样在研究中国“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时来阐明苏区文艺运动,开发苏区文艺宝藏,还是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仅把一些初学的意见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