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相似文献   

2.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3.
因情作梦以情格理──东方戏剧巨匠汤显祖玉阁说起汤显祖,人们便会油然想起誉弥中外的“临川四梦”,想起汤翁笔下的那位至情至爱的奇女子杜丽娘和她的痴爱郎君柳梦梅,当然还有诸如《紫钗记》中英雄侠义的黄衫客,《南柯记》中沉浮宦海的淳于梦、《邯郸记》中钻营利禄的...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1550一l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汤显祖的主要剧作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他晚年归隐临川玉茗堂,所以这几部作品又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6.
古典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临川四梦"上,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近年来,学界对于"临川四梦"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对《邯郸记》的本事考、写作时间考、作者创作思想研究以及梦的架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与《紫钗记》两部戏曲。这两部剧作虽都是以《霍小玉传》为本事,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因科举受挫,汤显祖在《紫箫记》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为与社会不公作斗争,在《紫钗记》中则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两部剧作的背后,一条共同的主线是汤显祖在“至情”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是在其“因情成梦”的独特人生体验与“以梦写情”的戏曲创作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体现了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的理论自觉,之后他完全遵行了这种戏曲创作逻辑,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其审美内涵.这种戏曲观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梦”不仅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观照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9.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紫钗记》在保留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提升了小说文本的艺术内涵。就其主人公塑造而言,霍小玉的身份因母亲加冕而成为光彩照人的大家闺秀,上演的是一见钟情、一往深情、无怨无恨的角色。男主人公李益也由小说中的负情薄幸郎,改写为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相似文献   

11.
霍小玉是明代传奇《紫钗记》中的女主角 ,也是戏曲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她是剧作家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加工创作而成。本文试图以汤的二度创作为切入点 ,用文艺理论中的“性格组合论”对霍小玉作一番重新解读 ,客观评价霍小玉的艺术价值。本文认为 ,霍小玉在《紫钗记》剧中的性格缺少发展 ,单纯而不丰富 ,是“扁形人物”而非“圆形人物” ,甚至抹去了唐传奇中人物性格的闪光点。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创作初期的不成熟之笔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唐代蒋防传奇《霍小玉传》,经过《紫萧记》,最后才有了完整的《紫钗记》。《紫钗记》保留了《霍小玉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了重新的塑造,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情"不仅指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提升了的、扩展了的情,它与晚明时代思潮中的至情理论是一致的,包含着强烈的人性意识,主要体现为生命意识,也就是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充分肯定人欲。  相似文献   

13.
《紫钗记》所述情事原本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汤显祖有意删除了李益负心小玉情死的故事情节,而将其改写为闺妇怨夫至死不渝的情爱绝唱,使我们益发看清了汤显祖内心的“至情”思想。与此同时,汤显祖又专为李益增设情节甚至穿插诗文,不惜使故事涉嫌冗杂而极力恢复李益的文人身份。这一特别笔触的生成在于汤显祖力求借李益形象揄扬其“富贵无常,才情有种”、“子女玉帛有尽,而风雅无穷”的人生主张。  相似文献   

14.
《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5.
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县令,他励精图治,成就了遂昌桃源仙县的美誉,桃源仙县遂昌滋养了汤显祖,仙县风光引得他诗情勃发,留下了许多吟诵遂昌美丽山水的诗篇;桃源仙县的安逸和闲暇,促使他改定了《紫钗记》,酝酿写作了《牡丹亭》。继而,他的桃源仙县之梦的幻灭,促使他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成熟,创作主题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幽意动寻丛桂隐,高情传唱牡丹词。”汤显祖在《图南邀宴其先公瀑泉旧隐偶作》中这样说,这部剧作对与他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1597年,汤显祖从遂吕任上辞去官职,1598年回到了家乡临川,也就是在这一年,《牡丹亭》终于完成。如果说他的前一部剧作《紫钗记》还只是他的试笔之作的话,那么对《牡丹亭》他则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官僚体制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特点简略阐述其“梦境”描述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的一面。本文尝试以对李益形象的重塑为切入点,来探讨《紫钗记》中的至情主题。  相似文献   

19.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20.
《邯郸记》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在英译《邯郸记》的过程中,结合翻译的需要对该剧的作及背景进行了研究,以便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