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江苏教育》(1997.7)陆伯寅同志《“有感情地齐读”析》一文后,颇有不同想法,现提出商榷。 陆文指出:“齐读容易忽视朗读个别差异。当有的同学已熟读成诵,有的却连读通都有困难,为了使自己的朗读不影响别人的朗读,不影响整体上听觉效果,朗读差的学生或不断跳词、跳句,或只是开闭嘴巴,装模作样,充当南郭先生,以求保持一致。”其实,朗读训练是一动态发展过程。要达到有感情齐读课文,必须经历严格、正确、流利的朗读训练过程,让  相似文献   

2.
读,一直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相似文献   

3.
付珍岩 《山东教育》2011,(28):33-34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读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和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四个教学段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表达中,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而且贯穿始终,那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参加了县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听评课活动,参赛的16名教师都是各镇层层选拔的优秀选手。课堂上,老师们都能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成了赛课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老师让“有感情地读一读”只是停留在布置任务式的表面要求上,  相似文献   

5.
付珍岩 《山东教育》2011,(10):33-34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读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和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四个教学段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表达中。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而且贯穿始终,那就是“用普通话正确、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让学生读中感知,读申晤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成了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老师让“有感情地读一读”只是停留在布置任务式的表面要求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翻开教师的备课本,从农村到城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课都有一条教学目标赫然在目,且表述基本相同,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无处不在的教学目标,笔者忍不住要三问了。一问:每个年级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  相似文献   

9.
翻开教师的备课本,从农村到城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课都有一条教学目标赫然在目,且表述基本相同,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无处不在的教学目标,笔者忍不住要三问了。  相似文献   

10.
周文杰 《教学随笔》2016,(9):137-137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感情地朗读”在课标中被列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条,这充分说明“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非常重要。任何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已深植在每个语文老师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 一、抓住题眼,把握情感基调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而课题中的关键词好比课文的眼睛,也就是题眼。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可爱”一词,生动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紧紧抓往“可爱”一词让学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来的形…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较大比重。因为歌唱是人们表达和体验情感的最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品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又是诱导,又是激发,有的还亲自朗读示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而学生的朗读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不禁使人想问:学生的感情哪儿去了?当我深入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阅读"教学各学段的第一核心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认为,第一要务是搞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逻辑起点:一、文本的刺激;二、情调的反应。只有朗读的逻辑起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定位准确;只有朗读的逻辑起点高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高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朗读"的外显形式和内隐机制出发,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的不科学性,进而从朗读的内涵、感情与情感的区别以及国外母语教育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作者建议"用心朗读"的提法更科学,更能体现解读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这类现象: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学生朗读时总是拖沓无力,没有精神,抑或是速度越来越快,"赶起了火车",在场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类现象产生重视或进行干预。还有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是双眼无神,如同"小和尚念经"般敷衍了事,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急急忙忙就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个学段就阅读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之一。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朗读的"正确、流利",而忽视了"有感情",甚至认为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这类现象: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学生朗读时总是拖沓无力,没有精神,抑或是速度越来越快,"赶起了火车",在场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类现象产生重视或进行干预。还有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是双眼无神,如同"小和尚念经"般敷衍了事,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急急忙忙就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个学段就阅读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之一。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朗读的"正确、流利",而忽视了"有感情",甚至认为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  相似文献   

19.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富有感情地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拓展文章的背景知识。一、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朗读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学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别用学习用用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文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兴趣激情、范读共情、情境入情、体验移情、评价导情等策略,突破难点,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