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革命历程,就是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形成、发展并繁荣兴盛的伟大历程。被毛泽东誉为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就革命文化的贡献看,鲁迅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极大地唤起了民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对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热情讴歌和支持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患激发了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的认同和选择影响了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现代音乐中出现的两种“新音乐”文化进行了历史梳理,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比较了两者的共同点,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并对中国未来之文化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繁荣与永续的必然性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不断显现出了其走向现代化的潜质与动力。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髓特质就是其走向现代化的内在活力,而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冲击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期以来,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历史。主要表现为:一、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二、认为五四以来,中国没有以英美为师,而是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误入了歧途,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主题内容认知。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阶段性。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学习本专题历史,要掌握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注意运用历史唯物差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活动和作用.加强对共性与个性特点的理解,提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孕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近现代中国文化 ;具有这一时代特点的文化又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表明一个先进政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容易判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和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等方面看,其对错又不是截然分明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近现代白话文运动和运动中的革新与守旧两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不仅对近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特殊贡献,而且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批判,提出了对中西文化继承、融合和创造的主张,以及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的思想,给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形成以引人注目的影响。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习、领会和探讨陶行知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为争取国家独立富强,走工业化之路,曾进行了多次文化方式的选择,终无结果。中国共产党历经80年风雨历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紧扣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主题,对文化建设既继承又创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0.
誓代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串很高,稿费是这一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近代稿费制有其自身的产生、价格和形式。对近现代职业作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发性,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的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中,现代新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正可以说是接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任务,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之中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环节.因此,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传统的断裂"的论断都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思想演变;近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世界科技与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状况。主题复习目标:把握世界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进步并分析其发展原因及影响;掌握世界近现代主要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分析认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分析文化发展与政治斗争、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及不同的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主题知识概要:◎世界近现代主要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主要成就:天文学方面的“太阳中心说”…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处于中西古今错综的矛盾汇合和新旧文化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而并非只是中国文化被西方化的单向过程。中国主流文化经历了从“认同”到“辨异”再到“求其会通”的曲折道路和认识循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既有解放初期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也有“左”道乱真所造成的10年浩劫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文化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展望未来,中国学术文化必然从根本上走出单一政治化的旧格局而走向多元发展方向,同时,把“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而实现中国文化的解构重构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困惑于“乡村”与“都市”的艰难选择时,林语堂倾向于二者的融合贯通,追求“田园式”的都市文化理想。这种文化选择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对现代工商业都市文化进行反拨,有利于克服现代都市文明的异化现象,从而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都市文化景现;二是有利于改变被异化的文学艺术;三是可避免过于依恋自然田野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但是,林语堂的都市文化理想显然更多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式特点,这就决定其难以避免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土设计文化与全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代力学传入中国约400年,中国力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力学的发展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加强对中国力学学术的谱系研究,有助于梳理中国近现代力学的发展,从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历史,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文中试绘制出中国近现代力学家的谱系图,并阐述了几代力学家不同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文化在人身上的烙印和凝结。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射在人格上,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人格特质。近现代社会,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形成了与特定历史时期相适应的待定的人格。而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健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人格塑造应当发生转变。建立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格体系,是中国人格发展的根本方向。现代人格的塑造,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人格的优秀基核,又要吸取西方人格的现代意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  相似文献   

18.
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体系的建设。近现代国际国内政治的演进决定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因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就要面对儒家传统和社会主义传统及其关系,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对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特殊性,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境遇,发展的新挑战,如何选择自己的政治文化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中国人的爱国历程从文化视角分析,其实质是以各种救国方案振兴中国文化,最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它包含着三次飞跃,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提倡实业教育、第一次职业教育运动和第二次职业教育运动,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主流与方向,该历程是职业教育制度和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