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总会强调深化主题的问题。可是 ,文章的主题究竟是怎样深化的 ,主题深化后会出什么样不同的效果 ,不少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常流于空洞说教 ,让学生不得要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主题自然比较肤浅。笔者认为 ,以下两点对学生作文写作中主题的深化有一定的帮助。首先 ,让学生学会立意。立意深 ,文章的主题自然深。以《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有感》作文为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 ,做什么事情 ,只要你尽力了 ,就算不成功 ,你也不用后悔了。这样理解…  相似文献   

2.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题记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研究》2009,(6):94-94
雷传平在《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5期中撰文指出,《学记》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学记》全文中,共有六处提到“志”的问题,有不同的语境和语意,如“志向”“志愿”“意志”等意思,其中,“辨志”、“继志”、“有志于学”是《学记》关于“志”的教学思想的精华体现。  相似文献   

4.
教文言文应批判继承我国民族传统道德遗产,帮助学生掌握道德概念,培养道德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行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一)以立“志”学“德”为基础,确立道德信念。立“志”学“德”,就是每个人都要树志向,学习道德,坚定道德信念。这是儒家学派十分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孔子认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并且经常启发学生谈志向、讲德性,如课文《侍坐》。还要求学生竖定意志;“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阳货》),即象最坚固的东西一样,磨也磨不薄;象最洁白的东西一样,染也染不黑。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孔子所提倡的道德信念就是“志于道”、“死守善道”。有了这个信念,才能成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志士仁人”(《卫灵公》)。志和德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定义、价值与作用,认识它对个人与社会的益处如何,违反了它的害处又是什么?从而  相似文献   

5.
1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立志勤学”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有志之士就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开始探索立志的重要性。“志”,即志向、奋斗目标。孔子认为学生道德应“立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荀子认为,只有志立,而后勤学,才能有所成就。孟子认为,只有志立,才能养“浩然之气”,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汉以后历代学者、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立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指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唐宋以来,立志勤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7.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大凡四百二十卷。”全书分集分卷颇为齐整,前志甲至癸每志二十卷,支志、三志甲至癸各十卷,四志只有甲乙两集,亦各十卷。  相似文献   

8.
吴锦 《考试周刊》2007,(1):9-10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按此办法析赏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 ,深被其爱国之情所感 ,复国之志所动 ,沉浸在豪情与壮志的熏陶之中 ,体味到了“情动为志 ,情志一也”的审美愉悦。首句“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写的是一阵骤雨过后 ,乾坤一新 ,六合净朗 ,作者登楼凭栏 ,俯仰宇宙 ,发了冲冠之怒。这怒从何来 ,原来作者由眼前所见 ,联想到了失陷于敌人之手的半壁河山、联想到“靖康耻”未雪之仇。作为一名爱国将领 ,下不能保国土完整 ,上不能尽…  相似文献   

10.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11.
《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发挥学道”,全文“一路俱是论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文观止》批语),课本的“预习提示”更具体地指出,“其中,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书在“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也把原文的中心段落第三段的结论(即主题)归纳为“要有志”。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山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书目     
曹学佺《蜀中著作记》著录峨眉仙经山志几若干种,胡世安《译峨籁》因之撰成《典籍纪》一篇,蒋超《峨眉山志·典籍志》略为之补,虽犹未备,实关系名山文献,亦撰山志者所不可缺。而近世许止净为印光《峨眉山志》标示纲要,既不能补正旧志诸目,反尽加删削,殊为失体。兹检载籍,就所见闻,列为此目云。 九仙经《郡斋读书志》神仙类著录:“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右天真皇人为黄帝说,一行、罗公远、叶法静注。论水火龙虎,造金丹之术,崇文书也。按《九仙兴废记》云:“此经黄帝留峨眉山石壁,汉武帝时得之,大中尝禁断。”  相似文献   

13.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4.
华应龙 《教师博览》2023,(11):56-60
<正>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读一读《格言联璧》。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读?怎么读?能读出什么?难道其中有化错教育?接下来我一一解答。一为什么读我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读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相似文献   

15.
"同志"杂说     
“同志”在古汉语中本是由“同”和“志”这两个词组成一个词组,是志趣或志向相同的意思。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因为这两个词经常在一起连用,后来就逐渐凝固成一个词,用于指志趣或志向相同的人。如:“常疑迈有异图,迈亦招聚同志,欲因行幸废立。事觉,废帝自出讨迈诛之。”(《宋书》卷四十一)又如:“遂结为朋党,伺察省禁,若有尽忠奉国,不与己同志者,必构造愆衅,加以罪黜。”(《宋书》卷六十八)早期被称为“同志”的人关系都比较亲密,都是朋友,二十四史中经常可以看到“同志友善”“同志友密”“同志相友”等…  相似文献   

16.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17.
上通“尚”,崇尚;喜爱。《礼仪志(中)》:“自立书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不通“否”。《刘盆子传》:“自知当死不?” 也通“耶”,句末疑问语气辞。《班固传》:“亦以宠灵文、武,贻燕后昆,覆以懿铄,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 亢通“吭”,喉咙。《隗嚣传·论》:“则知其道有足怀者,所以栖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绝亢而不悔者矣。”注:“亢,喉咙也。” 什通“十”。《顺帝纪》:“甲辰,认以疫疠水潦,令人半输今年田租;伤害十四以上,勿收责(债);不满者,以实除之。”  相似文献   

18.
余兰 《下一代》2014,(8):1-1
志向这东西,历来与人生攸关。正所谓"鸟贵有翅,人贵有志"、"人生无志,枉为一世"、"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是在说"志"的极端重要。那么,志向到底是个啥?其实无须那么玄乎,用白话文表述即为:志向就是人们所要从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的目标和方向。正因如此,王夫之老人才断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唯志而已矣!”也许是因为“志”太关键了,古今中外都十分严肃地把立志与“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等类似的苦行苦役紧密相连,结果搞得人们特别是后生们闻“志”色变,犹如上刀山下火海般地英勇悲壮。由此,数千年来的“励志学”也是波涛汹涌、经久不衰,君不见,一辈又一辈“恨铁不成钢”的长者,他们苦口婆心,横攀竖比.痛心疾首.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谈“立志”     
“志”,字典上注释为“意向,要有所作为的决心”。古往今来,不管是帝王将相、开国元勋,还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他们从小都立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也就是这个志向,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