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会课是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班会课往往教育效果甚微."高立意"与"低起点"是开好班会课的重要方法,要从低处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挖掘小题材中的大寓意,达到育人的高度;还要注意对立意的拓展.这样才能增强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陶红 《科教文汇》2008,(32):43-43
班会课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但是职业学校“差班”的班会课不好上。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阐述了作者在“差班”是如何组织上好班会课的,说明了德育工作要善于动脑,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小教育形式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于学生德育的发展和学习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上好班会课,是学校和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关系着学生成长成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1994年下期,我开始在初中文科教学中探索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摸索出了“小先生备课”新模式,深得学生欢迎,现介绍如下。“小先生备课”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设纲——备课——讲课——评议。具体作法是:设纲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课前为“小先生备课”设计提纲。设纲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其要求是:低起点,有层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目标明确,德智统一;形式多样,新鲜活泼: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教师要把提纲印发给学生,至少要用小机牌书写出来。备课“小先生”根据教师所设的“纲”,自学教材,“代”教…  相似文献   

5.
“文献”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广荣  赵岚  曾勤 《情报杂志》2003,22(2):46-47
根据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中对文献定义:“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认为记录有知识的载体作为文献,必须具备四大特性;载体上的知识必须是“记录”而有的;必须能长期保存;必须具有收藏价值;必须是能够为人们所收藏,并认为定义中的“载体”一词应改为“物体”为好,最后将文献定义为;文献,记录有知识,能长期保存,具有收藏价值且能够为人们所收藏的一切物体。  相似文献   

6.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试内容、形式几经变革。应当肯定,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有助于选拔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指导思想,以及“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能力和素质考查的内容改革目标,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它们怎样落到实处。现在人们选择了“3 X”,选择了综合能力测试,选择了“跨学科综合”的科目设置。从内容上看是“能力测试”:它着眼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包括探究方法的综合、知识载体的综合和问题情境的综合;在试卷类型与结构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这些粗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仔细探究却不无值得商榷之处,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仍需要一步论证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太阳运动的“盈缩差”概念,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基本概念;《历象考成后编》中的“均数”相当于“盈缩差”。文章从《历象考成后编》相关术文中推导出“均数”计算公式;明确《历象考成后编》中“日躔数理”所依据的天文学理论模型是“颠倒的”“简化椭圆”;在这一模型中,地球位于太阳视运动椭圆轨道上的一个焦点,而第二向径(即太阳与另一焦点的联线)作匀速旋转。  相似文献   

8.
石兆 《科教文汇》2007,(3X):6-6,10
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素质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另类词”是贴在处于教育情境下的一个儿童群体身上的标签,传统的智力观导致了这些“另类词”的存在;“另类词”的存在同当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相抵触,它应当也必然消亡;消亡“另类词”需要教育者树立科学的儿童学习观。  相似文献   

10.
周红雷 《科教文汇》2007,(12X):75-75
立意是文章的“统帅”。“意在笔先”便是此理,是确立文章中心思想,决定优秀文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戴亚萍 《科教文汇》2007,(10Z):15-15
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与合作,班主任的本质就是与学生的沟通,是与学生的合作,是与学生的交往;21世纪的班主任应该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常规,做一名“以人为本”、“以生为友”的素质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党中央鲜明提出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两个指导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另一个是“科学发展”。这两者都是“发展”观上的重大转变。过去,我们曾说过:“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就进一步指出,“发展”并不是盲目的片面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发展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要探求科学发展的规律。过去,我们曾说过,“发展”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就进一步概括为金光闪闪的“以人为本”四个大字。也就是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优先富裕起来的“人”;“发展”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用方面的需求,还  相似文献   

13.
“奈何桥”是传说中阴阳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它让生者和死者永远无法沟通。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奈何桥”,不过它是“山峰”,不是“桥”;隔开的也不是生死两界,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 现实中的“奈何桥”也被称为“阴阳界”,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岭雪山白沙岗上一个大垭口上,在海拔3000余米的日月坪和红石尖两座山峰之间,呈南北走向。为什么此地被称之为“阴阳界”呢?原来阴阳界以东(即其阳面),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万象争荣,生机蓬勃,那里景象明丽高远、灵秀壮阔,给人以旷达舒坦、昂扬奋进的豪情;但阴阳界以西…  相似文献   

14.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有关人体“脉”与“穴”之论说的介绍,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中的若干章,全文选择包括;第3卷第9章《dhamani的详说》;第3卷第7章《sira的记述与分类》;第3卷第6章《有关各marman的叙述》;第3卷第8章《刺络法》,并就中印两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给出了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15.
“中”是一个重要观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中”这个概念中国由来已久,是尧舜禹时代就有的思想,经孔子“祖述”过来加以弘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定向,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工程,而长期以来,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结构却取代或压抑着一种和谐、平等、充满活性和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所以,解构“教学”中心观念及结构,使中学语文教育由“教学”走向“教育”,无疑于退出牛角尖放眼世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将不再是挖空心思炮制“教”的方法,费尽心机营建“教”的模式,而是创建“育”的环境,导演“育”的活动,研究“育”的内容,找回“育”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项崇高的职业,但也是一项需多用“心”“情”“爱”等去浇灌的琐碎活。如何做名称职的、真实意义上的教师?笔者以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事例,论述了教师的教育获得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的教育成就和经验为佐证,论述“师爱”的作用,并从社会主义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要求出发,探讨网络化环境中“师爱”的社会职能,认为、“师爱”可以视为与教育成败休戚相关的因素而加以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甚至应该成为教师的性格、成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网络化环境中应更加重视“师爱”。  相似文献   

19.
石加友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B):146-146,143
高校学风建设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制度和措施的安排都要体现对学生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必须将高校学风建设放在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考察,解决学风建设与时俱进的问题;必须处理好“教育强制”与“教育霸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引导”与“强制”三个基本关系,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在学风建设具体实践中;围绕学风建设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考核体系彤成完整的学风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时间压力几乎是所有员工面临的一种最常见的压力,如何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是业界和学界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通过跨时点的方式对485名新生代员工进行调查,并使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究了工作任务分配前后时间压力一致性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相较于“低预期-低感知”时间压力一致,在“高预期-高感知”时间压力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更高;(2)相较于“低预期-高感知”时间压力不一致,在“高预期-低感知”时间压力不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创新绩效更高;(3)预期时间压力与感知时间压力越一致,新生代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越高;(4)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在时间压力一致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5)时间领导正向调节时间压力一致性与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高时间领导下更容激发时间压力一致性对工作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这些结论对破解当前时间紧张的困境,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