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闻工作者最熟悉的一句话开始:读者是我们的上帝,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对读者需要的深刻理解永远是一切报纸改革的前提。一内地地市报纸读者的需要有以下特征: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2.
董岩 《传媒》2003,(2):24-25
三、宏观上影响报纸副刊发展的两个因素:社会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 主持人:以上您从读者需要出发,条分缕析,为我们勾勒了副刊的清晰轮廓,那么您认为,宏观上影响我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  相似文献   

3.
一、填充(20分) 1.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党的喉舌。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两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是:《新莱茵报》和《火星报》3.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4.保证新闻事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功的基础是:实事求是。5.导致报纸发展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直接因素是:读者需要。6.从古到今,新闻媒介的发展顺序是:口头,书信,报纸,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4.
1.关于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的操作性定义 读者是报纸这一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划分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别: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依赖程度上划分——经常还是偶尔;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上划分——非常重要还是无关紧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纬度加以交叉,我们便可以得到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3种“量级”:轻量级消费者、中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读者怎样读报——兼谈青年时报的办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绝大部分读者不是在读报纸,而是在"翻报纸";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大阅读效用的新闻,换成大白话说就是,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解渴的新闻. 近年来,伴随传播技术、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读者的读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联系青年时报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杭城读者调查,我们对当今读者的读报行为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努力把分析的成果,运用到青年时报的办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6.
报纸要办好,最忌讳的是华而不实,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要认为长期延续下来的做法就是正常的,不要认为很多入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反问:读者真的需要这样吗?市场真的需要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怎样办好星期日和假日的报纸,这是一个新问题.有人认为星期日和假日读报的人不多,这不是事实.问题是星期日和假日的报纸应该有特点,更适合读者假日的需要,它的内容应该和平日不同,有些变化,这样就更能吸引读者.在苏联,办好星期日或假日的报纸已提到报纸编辑部的工作日程上来了,希望我们的报纸也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9.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不再是读者的第一选择,读者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其实答案很清楚,读者想看到在别的报纸、别的媒体上没有看到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外貌,它形成读者阅读报纸的第一印象,甚至影响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选择态度.如何改进报纸版面编排,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报纸版面编排改进成功的例子,他们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欢迎.他们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坚持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3.标新立异,但不哗众取宠;4.坚持方便阅读的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报纸为谁服务?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我们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二是依靠我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吸引目标读者群体。深度报道是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点”,而这个“点”则是我们报纸打动读者的突破口,而如何将深度报道做得“举重若轻”,如何做  相似文献   

13.
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广大的报人在越来越认识到报纸的商品性以后认真实践的一个口号。 然而贴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吸引,是吸引读者来接受你这张报纸。于是笔者认为,贴近,是报纸主动凑上去;吸引,是轻轻将读者“引诱”过来。这里的吸引,就是一种贴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贴近。这是吸引和贴近的辩证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报就在贴近和吸引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贴就贴到读者的心上 从贴近读者上讲,我们认为主要要抓好这几点: 1、信息性。报纸是信息的载体。载体上必须有读者需要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注意了两个观念的改变;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业正经历着一个裂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现代报业的概念开始形成并与读者的阅读习惯产生互动.在探讨新闻摄影如何适应现代报纸的需要之前,我们必须为报纸做出一个市场定位,以适应现代报业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现代报纸的沿革是不断寻求对读者阅读方便、节约精力、醒目、有吸引力的方向改进,不断寻求和发掘读者的需要与兴趣而改进。”这些话今天读来依然不无教益。应该说,今天的报纸新闻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变革。已经有众多报纸新闻更加醒目抓人,更加满足着读者的不同需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但还有不少报纸的新闻依然显得陈旧、老套、生硬和缺乏吸引力,亟待我们去改进,用创新的思维把我们报纸中已经落伍的东西减到最少。一、让视角再独特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视角决定着…  相似文献   

16.
报纸要让读者爱看,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比起其他一些社会类报纸、文化类报纸,企业报在让读者喜欢上或许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我认为,企业报是给企业职工看的,增强企业报的“平民意识”,是让职工喜欢我们报纸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报纸存在的前提。为什么要研究读者?简单的答案是,以往的报纸在处理同读者的关系上存在着重大缺陷——脱离读者。这种缺陷既源于我们传统的办报思想的先天不足,又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起密切联系读者的机制有关。因此,增强读者意识应是新闻改革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8.
报纸新闻的改革应从何入手?尚宜之、沈俊法撰文认为:首先要研究读者的需要。在报纸新闻和读者这一矛盾统一体中,读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它对报纸及其新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者需要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的,大体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信息需要——形象需要——理解需要。这三种需要由低至高,由浅入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需要是递进式发展的,在没有获得这一新闻事件的信息之前,不可能产生形象需要;对于尚不明确它的重要意义或与本身关系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能产生理解需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这三种需要则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读者的需要,也就没有报纸新闻。报纸新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因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满足不了读者需要的报纸是难以发展的,尤其在当今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广大读者,对信息、知识的有效需求大大增加,对报纸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报纸若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很容易被竞争的洪流所淘汰.因此,把报纸办得有份量有特色,是报纸得以发展的关键《农民之友报》是省供销社于1983年为“三农”服务而创办的.十几年来,她以农民读者为上帝,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为科技兴农奔小康当好良师益友,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赢得了一批忠实的农民读者,农民之友报的副刊,更为读者喜闻乐见.按农民需要立“友”字特色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之友报的副刊应给农民提供些什么或者说农民需要从副刊上得到什么实惠?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农民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一切与他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新信息,获得新观念;需要对他们最关心而又迷惑不解的事情作出合理的带有政策性的解疑释惑;需要新知识;需要获得娱乐和美趣、艺术享受.而现存的单一的文艺形式的副刊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于是在1996年初小报改大报中,我们大胆创新,在“友”字上做文章,把最能体现“友”字服务特色,又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苑》、《生活之友》、《法庭内外》、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提升报纸内容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