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老师都强调课外练笔的重要性。练笔的确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非常好的方法。但是有一些同学把练笔也看成是一项作业,非完成不可的。于是就常常正儿八经地在课桌前坐好,摊开本子,开始发呆。常常是一想就是大半天,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这就失却了练笔的本意了。练笔需要苦思冥想,需要绞尽脑汁,但却不仅仅是这样。练笔也是心灵的自白,是生活的随想,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课外练笔,我认为是极佳的,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生活随感王芳作业都写完了,没有任何事要做了。拿起凡尔纳的著作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心情欢快极了。吃罢午饭…  相似文献   

2.
小练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连接着语文课堂和生活外延,支撑着阅读和写作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练笔却从属于边缘位置,课堂时间宽裕,小练笔就充分一点;时间一紧张了,小练笔就匆匆而过,甚至干脆取消。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呼吁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小练笔,研究小练笔之中的大乾坤。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没有好材料。其实,好材料不是没有,而是有了却发现不了。有时有了获取好材料的机会,却又不知道抓来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作文,还要多上活动课.给学生创造写作材料,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好练笔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写作的一种,带有练笔性质,即要从训练起步。在训练中,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也可将整体与分解结合起来,也可有意地训练观察力、感受力及想象力。命题作文就教学及练笔仍是必要。而好的作文还需要心灵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学生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这种现状对广大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作文素材从何而来?人们总认为学生生活枯燥单一,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校园生活中丰富的“现成”习作素材,却常常被学生忽视了,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有效的生活素材资源。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小练笔,是指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生活、自己的积累进行文字表述的方式.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练笔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要求过高.很多老师片面追求结构的完整、篇目的数量,把小练笔当成写作来教,学生没有兴趣.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练笔的要求过高,就如同高高的枝头上的果实,够不着,这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却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随文练笔的实效取决于训练点的发掘和组织,要实现高效随文练笔,教师要依需筛选训练点,丰富学生对训练点的感知,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8.
陈劲芳 《教育》2012,(21):38-39
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是起步的关键时期,但是基础差、语感弱成为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阻碍因素。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认为随文小练笔无疑是一个良好途径。然而,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以及理解能力的强弱,《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小练笔也往往会出学生套话连篇、语言干枯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学会"善变"。在进入困惑迷茫的境地时,也许只是对小练笔的话题稍稍进行改变,就能出现豁然开朗的景象。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后,笔者发现,小小的一个改变却可以换来大大的惊喜。那么如何"善变"才能让小练笔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时,因为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选择的不同,练笔设计大相径庭,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课前的备课和教学后的研讨,大家围绕练笔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关注文本内容。忽视学生需要不可取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研究与分析。因此看似不错的设计,实践起来却明显感觉缺了什么。以下两份设计,就是该师参考了他人的案例而生成的设计。第一次研讨就两份设计的取舍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关注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多练,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小练笔。小练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作文的新思路。那么怎样利用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就需要解决练什么和怎样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审视部编版小学《语文》可以发现,其知识要点、语文要素星罗棋布。在这些星星中,有一颗名叫“小练笔”,它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六年级。它们一颗一颗地散落在教材这片夜空中,相对独立,却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叫“小练笔”的星星若明若暗,很容易被教师忽视;有些教师关注到了单个小练笔,却又缺乏对整册小练笔的系统研读,也就无法深入领会小练笔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小练笔的教学偏离了“循序渐进”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理解"需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如何运用也成了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我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读而轻写,一节课下来,书声琅琅,但学生从这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中真正学到了什么,恐怕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写"成了突破口.然而由于大作文耗费时间较多,每节课中设计恰当的"小练笔"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展示课,有读、有写,看似很全面,但由于"小练笔"设计得不合理,学生从这看似"热闹"的课堂中却并没有将"运用祖国语文"落实到位.那么,如何设计"小练笔"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呢?  相似文献   

13.
徐福翠 《广西教育》2013,(45):42-42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地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做个有心人,精心指导学生多练笔,将练笔穿插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能。这样,学生写作文时就不再觉得头疼,而是一种身心的释放,是酣畅淋漓的享受。那么,怎样才能将练笔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光翟 《家庭教育》2000,(5):42-42
如果说,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那么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呢?需要知识,需要营养,也需要玩。玩是孩子的一种权益,如同每个孩子都有生存的权益、受教育的权益一样。如果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益,他的生活就失去了童趣,他的人格就受到了伤害。然而父母却常常把孩子的玩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玩会影响学习,玩物必然丧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5.
教师也要常练笔○赵来祥练笔,就是练习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当教师的,都是有文凭的知识分子,难道还不会写文章吗?其实不然。笔者经常接触学校和教师书写的计划、总结之类的材料,但发现真正写得有份量、有特色、有新意的却很少。就拿写总结来说,有的文体不符,把它写...  相似文献   

16.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训练中,有机地运用范文的特色表达事,属“仿”的范畴。练笔——一种新的课型体现了这个内容。练笔的总要求同作文训练在宏观上是一致的,而练笔前的课文却又指导性地体现写作训练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课文后的小练笔具有摹仿性。在运用仿写时,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一、审准题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本身。它能够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几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中,让我找到了一条"有所用的小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文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便成了我实施阅读教学,体验文本情感的法宝之一。一、多样练笔,不拘一格理解性练笔。这类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  相似文献   

20.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 ,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 ,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 ,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教学中 ,只要我们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把握练笔时机 ,让学生一见“练笔”就产生动脑动手的兴趣。学生心里一喜欢 ,行动上就积极主动起来了。一、在基础知识练笔中 ,诱发学生各辟蹊径 ,同中求异。比如造句 ,学生从小学就练习。到了初中 ,我就让学生运用词语写句群或短文。这些词往往是同义词、反义词或有关联的词语。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