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折教育”又称淬砺教育。淬砺(cuili)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以增加锋度和硬度,常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大多是正面教育,即直接提出理想人格进行教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淬砺,原意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坚强超群,能力超群,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向披靡呢?这也需要像制造刀剑那样磨炼他们。我国古代哲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从字面上讲,淬砺教育就是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炼、刻苦锻炼的教育。但从其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江苏省盐都南洋职业高中针对当前职高生普遍存在的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和适应能力差的弱点,独辟蹊径,开展淬砺教育,在改变学生身心素质方面产生了明显效果。淬砺教育包括实践锻炼、劳动锻炼、远足拉练、行为训练、学习磨练等,意在磨练意志,培养吃苦精神。南洋职中从1996年秋开始,将淬砺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先后组织全校学生轮流到农村、工厂、部队,开展“当一天农民儿女”、“当一天工人’、“当一天战士”的实践锻炼活动,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工农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该校还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含义,众说纷纭,但其“启智”的功能却是相通的。它让人从无知到有知,由愚笨变聪颖,这才是其真实的含义。《礼记·学记》篇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近代学者梁启超也早有所言:“……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从至圣先师到今天数以万计的教育工作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举以予人”应这样注译刘春澍苏询《六国论》一文中,有“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一句,课文中对“举以予人”的解释是:“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我认为这个注释不妥,“举以予人”应翻译为:“全(把它)拿来送给别人。”如果按照课文中的注释,把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人在指导学生高三复习时,对学生阅读能力之差,阅读效率之低,深有感受,举一“反”不了三,覆盖“网”不住面。但高考阅读配分之重,又逼着人“啃”这块“硬骨头”。在复习中,我试行“三步阅读”收效较好,故总结成文,套之以“法”,以期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高奇 《教育与职业》1992,(3):45-45,47
颜元(公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县人,是晚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约20年的明末清初反理学教育的教育家。少年时受过城市生活的影响,20岁时因家道中落回乡居住,亲身“耕田灌园”、“劳苦淬砺”,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谋生而学医,这对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1658年他开设家塾,教授生徒。1696年往肥乡主持书院,不久归里,八年后病逝。  相似文献   

8.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习惯于从教育之外来看教育。我觉得惟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握住教育的本真。我读解潮涌的中外教育思想,也屡屡为之振奋。但现实中“教育专家”讲座频举,山头林立,高瞻远瞩之论引领潮流,义正辞严之说炫人心目,“专家”之外,“教育论文”汗牛充栋,令人瞠目,此番景象,并不令我苟同。那些出于内心深处的坚持,真正属于自己,有实事求是之意,无演绎他人之心的好文章并不多见。鉴于这两个原因,我觉得,从教育之外来看教育,有时反而看得清楚些。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月刊》2004,(9):F002-F002
绍兴县鲁迅中学创办于1994年,是全省“举百姓之功兴我教育”的典型,经过十年艰苦创业,现已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并被公众评为“我心目中的浙江名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有从民间谣谚了解人民对政事反映的传统,西汉有所谓“举谣言”,“每岁,州郡听采长吏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之举谣言者也”。州郡听民间疾苦而举报之,所以称为“举谣言”者,是因为民间的歌谣往往反映了对政事得失的申诉。东汉沿袭汉制,置“八使”分赴各地广泛收集民间对政事的反映,处理的办法:三公听采长史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即所谓“举谣言”。光武帝登位之初,欲以明主的形象示于民,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观纳风谣”说的是他直接听取民间的谣言,以改善吏政,据称曾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省行政当局.鉴于教育与实业.因密切之繋.有联络之必要.于上年十一月.组织教育实业行政联合会.以省长.政务厅长.教育实业两厅长.省署第三四科长为当然会员.遴选本省教育实业界领袖十人为聘任委员.本年一月二十一二三日.在南京举  相似文献   

13.
一、“客”是谁? “客”在《赤壁赋》中前后出现6次,分别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客有吹洞箫者  相似文献   

14.
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地处昆明远郊的一个农业县,这里气候宜人,民风纯朴,闻名天下的石林、能歌善舞的阿诗玛、以及那饱含着撒尼人淳淳浓情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为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添辉争色。石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1996年举全县之力实现了“两基”,1998年实现了“普实”验收。之后,石林县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两基”成果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使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荐,石林县于…  相似文献   

15.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六国论》有一句云:“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其中,“举以予人”不少参考材料均译为“全都把它强给别人。”有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第二册有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为了拓宽思路,让我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套子”。许多同学便大举特举一些有关于拜金主义、种族歧视、教育弊端的例子,却没意识到我们自己早已陷入了身边的“套子”——读物对写作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我区的教育工作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集全区之力,举均衡发展之旗,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满足成长需要的优质教育,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鸦彬 《今日教育》2007,(7S):43-43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认真地研读孔子的《论语》,读后让我生出许多的思考。如第十三篇《子路》中有这样一段:“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我觉得这句话对提高我们校长的领导力。实施学校的柔性管理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校之“名“与“义”本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以学校之“名”行非学校之“义”的现象时有表现。有的时候,人们“以学校的名义”干了一些非学校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阻碍了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学校的“名义”这一标志学校的社会符号切入,认为学校应是“名”、“义”相符的社会实在,学校就是“教人育人”的专门机关,教育人、培养人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应当成为学校以一贯之的核心价值追求.否则.举校如果偏离了这一基本功能,就会陷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