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智模式(mentalmodels)最早是南苏格兰心理学家雷克(KennethCraik)在1943年提出的。国内许多学者把心智模式解释为“心智模式,即我们看待世界的一般方式.决定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机遇和成就”?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习惯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心智"作为内在于人的大脑的非理性部分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统一,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能力,能够促使人们觉醒、认知,产生情感和意志,指导人们实践。心智具有具身性,心智活动与行为活动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个体的心智模式表现出来。心智模式积极与否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做哪些事情以及顺利做这些事情的能力。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的心智模式消极悲观,属于退化型心智模式,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心智教育,健全大学生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并将这个词语定义为:“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此后,这一领域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图式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进一步提出了"问题中心图式"的概念,所谓问题中心图式是指以特定问题为中心,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涉及的一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认知或心智机制的探讨,自古希腊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心身问题的深化。针对此问题的观点有多种,认知涌现论是认知科学产生后出现的一种新观点。然而,涌现(emergence)一词有多种含义,不同学科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且,涌现论本身与不同时期的科学主题的结合,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涌现论——进化涌现论、机体涌现论、系统生成涌现论、社会涌现论等。随着复杂科学、心灵哲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涌现论进入到认知或心智领域,形成了认知涌现论,一种具有交互性、生成性、整体适应性特征的本体论唯物主义。事实上,认知涌现论是基于神经科学对心智或意识机制进行解释的意识整体论。  相似文献   

6.
一、学科认知结构要素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能力的主要因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力,而是一个人的学科认知结构状态[1]。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就是形成一个在意义上、态度上、动机上和技能上相互联系的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抽象的模式体系,这个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7.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并将这个词语定义为:“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此后,这一领域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而教师作为一个关系国家社会未来的高  相似文献   

8.
心智模式是指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心智模式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是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第二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而这种缺陷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但自己往往毫无察觉;第三是心智模式有时效性。心智模式不仅影响人们的认知.更主要的是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因此,建设教师团队优良“心智模式”是形成优秀校园文化最深层次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心智模式,是感悟和认知自我与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心理原型.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与宇宙相对应的镜像世界;在构成上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情感、意志、知识经验、智慧.四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心理原型:心智模式,而且其中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都会带来心智模式的改变.揭示心智模式的构成与运作原理,对于领导干部的自我认知与提升自我修养,无疑会带来新的视角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thewholeperson) ,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 (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 )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因此 ,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训练 ,以及其它情感方面的内容。在众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当中 ,罗杰斯对学习地论述较多。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只涉及心智 (mind) ,是一种“在颈部以上 (fromtheneckup )”发生的学习 ,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 ,与完整的人无关。“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 ,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Rogers ,1 983)…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因为高兴才唱歌,而是因为唱歌才高兴。"这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他说,我们可以假装一种情绪,直到我们真正体会到它。比如,咬一根铅笔在嘴上,强制自己笑,过一会儿就开心了。威廉·詹姆斯这个理论指出了身体在心智和情绪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启发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关于具身认知的一系列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心智哲学的视角探究隐喻生成丰富性的心智过程。初步观察得出:认知主体对事物或状态的物理属性进行意向定位,其选择的意向内容进入到心智活动后,受意向态度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属性,经过联想,认知主体会产生不同的隐喻用例事件。这个过程体现了心理随附性和认知主体的意向自主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延内涵传承的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心智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思维如何制约行为,这是心理学家最近最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思维过程和工具性行为(手段性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它如何确保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个体对成功与失败的知觉,这些知觉如何影响动机和成就。(维纳 Weiner,1979,1980)。(一)行为的自我控制早在1976年米勒和约翰逊·赖德(Miller,Johnson Laird)对人的心智活动和运动的自我调节称之为执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这个控制过程中的意向使心智操作引导指向目标的活动。计划是一连串内在的、有顺序的、制约着达到目标的过程。如果你的意向是要学习一篇材料,这一意向便指向有顺序的达到目标的活动。这些活动由计划来引导人们去  相似文献   

14.
<正>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尝试、推理、想象、验证、反思的过程。具身认知理论主张心智是具身的,一切认知活动都发生在作为认知主体的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具身体验是从具身认知理论提炼出来的,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我们把具身体验分为实境具身、实感具身和离线具身。  相似文献   

15.
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哲学为中心。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心智哲学与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体验型的哲学。语言不是认识论的工具,而是本体上的状态;言语就是身体,言语就是存在。认知语言学提倡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智活动及其外部表现,认为语言是人类相同的心智基础和涉身体验的外在表现,将对人类心智问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一词,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非正常状态。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些助人行业(如教师)的从业人员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概念 心智模式的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是指个体对环境及其所期望行为的心理表征,简单的理解,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心智模式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认识、辨别、评估、接受、内化等一系列心理过程逐渐形成的。它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周边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共享心智模式的教师团队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概念心智模式的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是指个体对环境及其所期望行为的心理表征,简单的理解,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心智模式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认识、辨别、评估、接受、内化等一系列心理过程逐渐形成的。它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周边世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风格差异美国心理学家L·泰勒认为,个体差异有三大方面:能力差异、个性差异以及属于这两者之间的风格差异。然而这种风格差异在国内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国外这些年来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风格一词的英语是style,俄语是,过去都翻译为“方式”,如“认知方式”中的“方式”就是这个词。但是从这个词的原意和我国的用词习惯来看,特别是从差异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译为“风格”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20.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