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8,(3):14-15
科学家绘制的全球海洋污染地图显示,世界上的海洋几乎已经没有净土了。 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严重影响着地球气候,更决定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群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但现在,海洋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张涛 《科技新时代》2008,(12):27-27
好消息已经变成了坏消息。从工业革命开始,海洋就在通过吸收多余的热量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着全球变暖。然而,这些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已经变成了海洋吞下的苦果。它们改变了海水的化学性质,使海水酸化,威胁着很多重要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毕东海 《百科知识》2007,(9X):24-24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包围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至今没有海洋,上面也没有水。  相似文献   

4.
珊瑚礁作为海洋中"热带雨林",拥有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倘若它们变成白骨,这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保洁的故事     
从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宛如一枚湛蓝剔透的蓝宝石,闪烁着人类的文明与希望之光。近年来,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却变成了暗灰色。导致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仅大气受到了污染,而且河流、湖泊、海洋也受到了污染,其中与由石油副产品提炼的洗洁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海洋环境究竟恶化到了何种程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最近科学家对复活节岛附近海域的海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恶化到了异常危险的程度,包括大型海洋动物的复杂海洋食物链现在已经变成了为微生物、有毒海藻、水母和疾病主宰的简单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种种因素的困扰,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科学家把未来生存的目标瞄向了太空,试图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颗星球。此外,科学家还打算把一部分人类移居海洋,把神秘的海洋变成我们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浩瀚无垠的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71%,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21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列为重要课题;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世界都在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海洋问题被作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而提出来呢?  相似文献   

9.
李洪涛  刘晓玉  于国庆 《科技风》2014,(13):209-209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海岸带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并对海洋开展海洋海洋环境监测,能够对海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化学传感器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逐渐的被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威胁到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化学传感器技术,以及海洋环境监测,并探讨了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占了地球总面积的70%,她孕育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海底又是与地球内部最接近的地方,地球内部的变化首先传递给海洋,也许正因为这些,海洋永远是那么变幻万千,神秘莫测,留给了我们无数未解的谜团.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持续变暖的现实趋势,对比分析地球历史事件,历经了30余年的全球变暖主因之争即将画上句号。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共识已经形成,直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而言,化解“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就是关键。文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维的海洋科技变革理念和符合业务系统性管理的中国方案——海洋负排放,即合情合理合法地干预海洋、利用海洋应对气候变暖,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已经变化了的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邵传贤 《科学大众》2013,(Z1):40-42
我们都知道,人类、狮子、老鼠,包括海洋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和温血动物,而鳄鱼、鲨鱼等鱼类,基本上是冷血动物。然而,近日美国的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游泳肌肉,较其鳞片皮肤,其热乎乎的肌肉更像哺乳动物的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阿拉斯加海湾冰冷水域的大型鲨鱼,它们最能游泳的肌肉温度达到26℃,较周围20℃的水温还要高。这表明,要在北太平洋的冷水中生存,马哈鲨已经变成非常典型的温血动物,以能够维持一个高于周围环境的核心体温。  相似文献   

13.
杨旎 《百科知识》2011,(23):22-23
地球曾经被海洋所覆盖,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但是科学研究发现,早期地球上的海洋与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么原始的海洋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是越来越拥挤了,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紧张,资源匮乏。人口增长的趋势如果不改变的话,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不,已经有人开始盘算着用木星及其卫星制造一个小太阳系,然后移居过去了。质量不足的木星系在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和天王星被称之为气体凝聚的行星。这些行星的表面覆盖着以氢、氦为主的液体,一片汪洋,看不到固体。以木星为例,它没有固体表面,在大气层之下是液体木星幔。那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氢变成液体而形成的深达7万公里的海洋。液氢旋转不息地流动,使木星具有强大的磁场。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316倍,表面重力…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已经见惯了青山绿野、翠柳苍松.其实地球的陆地上曾经长期没有一丝绿色,直到一种勇敢的植物在远古从海洋中登上陆地,地球突然间变得生机勃勃.然而,这种植物的命运却是悲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假想已经变成了事实,火星早期环境和地球早期环境十分类似,这让人们推测火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但是几十亿年之后,火星为何和地球变得如此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4,(2):14-15
正动物始祖是水母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海绵,但一项新的基因学研究却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栉水母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这种凝胶状、类似水母的海洋动物可能早在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海绵、栉水母、水母和丝盘虫代表了4个最古老的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8):989-992
正地球科学研究大气、陆地和海洋等相关问题,已经产生了大量来自卫星观测、地面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来源的地球大数据,为地球系统科学深入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地球大数据在未来促进地球科学的深入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将对科学发现作出重要贡献。地球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尺度、高度复杂、非平稳、非结构化等特点,为地球科学中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而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可以说地球是一个水球。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等。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海事日"是由国际海事组织确定的,时间为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由各国政府自选一日举行活动,目的是引起人们对船只安全、海洋环境等问题的重视。说到海洋,大家都不会陌生,它占据了这颗蔚蓝星球表面的70%之多,万物皆因水而生,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然而,最近海洋科学家却发现,我们的海洋已经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虽然病得不算重,却一直在缓慢恶化。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