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杰 《辅导员》2014,(9):61
正学英语,刚开始学时,每一位同学都是挺有兴趣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因为每个人所听、所说的都是汉语,现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交流,当然感兴趣。后来,学生的英语成绩渐渐地两极分化,原因是许多学生都觉学英语枯燥乏味,渐渐地对英语感到头痛。一旦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于是干脆把英语丢掉不学了。要改变学生学英语的这一种  相似文献   

2.
高级中学三年级英语暂用课本(全一册)今秋即将出版发行,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课本是在五年制学校英语试用本的基础上编写的,凡学完高中英语(试用本)第二册的学生,可以接着学习这册课本。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基本的语法并掌握二千多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本册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规定,高中三年级除复习考试外,实际上课28周,即上学期16周下学期12周。外语文科每周5课时,理科和选修科每周均为4课时,总计全学年分别共有140课时或112课时。高三英语课本编入12篇课文,计划上学期学8课,下学期学4课。这样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每堂课都学有所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紧紧地吸引住学生,赢得他们对所学的学科的爱好。前年,我接受了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接班后一调查,发现我任教的两个班中,除八个学生没接触过英语外,其余的都已在小学分别学过了一、二册或三、四册英语课本。而新编的初中英语课本第一册共244个单词中,有228个单词已经在小学课本中出现过。学生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这  相似文献   

4.
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是学英语的学生感兴趣的课本之一;很多科技人员和广大英语爱好者在自修英语时,也很想把这套课本学一学。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最近,笔者看到安徽合肥韦振雄等六位同志1981年9月译注的《新概念英语》3-4册英汉对照本。他们试图帮助读者解决这方面困难。第三册部分的译文除个别词语有待斟酌外,问题不大。第四册部分的课文,有许多也译得好。但不少地方出现英汉对照不起来的现象。现把笔者认为是错误的译例提出来作些分析,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义是指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最大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理解"学是为了不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而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内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英语第一、二册已在全国中学使用四个年头了,但对一、二册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还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很多人认为,重点是句型练习,因为一册的教学参考说:“句型练习是各课的核心部分,它体现了各课的语法重点,因此也体现了课本的进度。”二册的教学参考书也说:“除复习课中没有句型练习外,各课都以句型练习为核心部分,并放在一课之首……学生对于英语基本语音语法的掌握和对于句子的口头运用能力,主要是通过句型练习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陈文龙 《教育艺术》2010,(6):37-37,24
初中生英语阅读大多局限于学"课本英语"或"考试英语".存在资源贫乏、时间不足、阅读随意和盲目等问题,我将其归纳为"一少二缺三乱",导致阅读效率相当低下.由于教学需要, "课本英语"多是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材料,与现实生活中以交流为目的的真实语言材料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学生从初一升到初二,英语成绩极易出现两极分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出现两极分化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初二课本较初一课本有一定的难度及深度,基础太差的学生,已跟不上教学进度。二是逆反心理干扰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三是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没用而自行放弃。那么,如何缩小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呢?  相似文献   

9.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样一个过程: 一、翻开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 二、翻开初中政治课本第五册,阅读第一课中《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一节; 当然,以上两个步骤你可以调换顺序,这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文也是这样,不仅要学,而且要思。我并不羡慕那些把课本倒背如流而自鸣得意的同学,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我以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去领会作者深刻的思想以及写作的技巧等等。我常常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学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写作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这个单元的写作范围是评析同学的作文。一学期来,同学们已经写了七八篇作文了,到底同学们作文质量如何,写作态度怎样,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评一评。这次的作文实践,就是评论、赏析同学的作文。看别人的作文,不仅能在写作上吸取经验教训,而且通过了解同学的思想、生活,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具体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各册语文课本的各个单元中,几乎都有一两篇是作为阅读课文编入的。这些课文,按照课本编者的意图,可以在课内用较少的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指定在课外阅读。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如果指导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提高得快些。这里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例,谈谈我们的想法。我们分析了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便利条件:一,这课生字词不多,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花时不多就可以掌握。二、故事性比较强,个性化语言比较突出,大多数学生通读两遍,就可以掌握并复述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的教学与学习中,阅读是重要的基础,其重要意义人们是并不忽视的。但是,单就阅读而论,一学期一册语文课本,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数量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形,一册新语文课本发下来,有些学生往往不过一周,便将其中文艺性较强的篇章浏览了一遍(当然,这不等于语文课教学所要求的阅读)。一册语文课本,初中的一般不过七、八万字,高中的也不过十来万字,而一个中  相似文献   

14.
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应把课本作为第一阅读材料,重点解决单词和语法障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外泛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摆脱逐词阅读,培养推理并猜测词意的能力,理解文章的能力,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加强阅读交流,使学生乐意应用听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情况是七年级愿意学、八年级讨厌学、九年级就不学。七年级时学生年级比较小,加上英语是新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也愿意学好英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感到头痛。这是因为学生有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没有跨过,那就是阅读关。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的对  相似文献   

16.
仅仅靠一个课本中有限的内容来掌握和巩固词汇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学生没有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阅读也许是最适合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途径。应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词汇复现率,丰富已学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7.
路温睿 《考试周刊》2012,(65):83-83
阅读是学生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英语能力的最佳方式;但在英语阅读中经常有大量的生词,有的同学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就会影响做题速度,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猜词能力。要充分利用课本、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巧用标点符号、整句整篇阅读方面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学期结束偶然发现学生的语文课本“阅读”部分圈点密密麻麻,而“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三部分则干干净净。问学生,才知道这三部分不学。再问教师,回答是课本前面有“供学生自由阅读”或“随意阅读”、“不考试”的说明,故不教学。笔者随即又调查了周边的三所农村中学和一所城镇中学,其结果也是不教学或基本不教学。笔者认为这是使用新教材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写作、口语交际。一至三册编入的内容为:写作知识、说话要注意的事项。语文双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听”和“读”是信息的输…  相似文献   

19.
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共配有插图约500幅(包括单词、句型、对话、课文、练习及阅读材料等).其中第一、二册教材占300余幅.用好课本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苏州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需要大批有涉外交往能力的后备人才,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水平,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浯的能力,尤其是运用交际英语的能力及自学英语的能力,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新教材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我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改革的探索。特别在加强语音教学、提高听说能力方面,经教学实践的检验收到一些成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提前学音标 初一新生在进入中学以前,我们已了解到学生英语程度为:A、学完小学课本4册;B、学完小学课本2册;C、由于师资缺乏,学生一个字也没学过。“兴趣是学好功课的最好老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一些学过英语的学生没有“炒冷饭”的感觉。过去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初一学生在英语课本上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