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新气象     
<正>[原文阅读]岁时(节选)选自《幼学琼林》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6之不禁。[字词注释](1)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2)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  相似文献   

2.
对联小知识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城乡人民所喜爱。对联也叫楹联,楹是指堂屋前的柱子。那么,贴或挂在柱子上的对联,就叫楹联。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春节就有悬挂桃符以驱鬼求吉的风俗。大概由于桃符是在一年送旧迎新之际用来消灾免祸的,  相似文献   

3.
巧联拾趣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它最初题在“桃符板”上,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曾写道:“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板”上刻的是两尊门神像,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神话传说中说是能够驱妖辟邪。据(《蜀椿杌》载,有一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挂干寝门,“以其词不工”,  相似文献   

4.
<正>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古时候人们认为它是百鬼畏惧的东西。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这便是春联。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  相似文献   

5.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相似文献   

6.
春节与春联     
正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那么,桃符又是从何而来呢?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  相似文献   

7.
黎琳 《语文知识》2000,(7):30-31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像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语》、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谈》等都曾提到。《楹联丛话》说:“尝闻纪文达(即清代乾隆时学者纪昀)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等都有记载。如《蜀梼杌》说:“蜀末旧宋  相似文献   

8.
<正>转眼到岁末,处处喜洋洋。年根儿下,家家户户都会有各种各样充满年味儿的新年礼活动,挂春联、贴年画、放爆竹、食水饺等。然而,这些新年礼部大有来头,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典故。挂春联·庆佳节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它既表达了人们的新年心愿,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在五代时出现的。据说,五代后蜀国的国君是一位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除夕,他突发奇想,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自此以后,挑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元日     
垠什声中一岁除②, 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瞳瞳日④, 总把新桃换旧符⑤。 〔注释〕①元日,农历元旦。②爆竹,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一岁除,一年过去了。③这句是说,喝了屠苏酒,春风吹来,感到暖洋洋的。屠苏,古代一种酒名。这种酒是用屠苏草泡的。④这句说,光辉灿烂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⑤桃符,古代习俗,用桃木板子画上神像,叫做桃符。农历新年,把它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避邪。 〔说明〕这是一首写春节的著名诗篇。爆竹声声,春风吹暖,阳光普照,万象更新,一派欢…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春联     
春联从桃符演变而来,已成楹联界的公论,可以略而不讲了。关于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春联,大家认为是五代后蜀主孟昶(chang)所做,其联文为:  相似文献   

11.
楹联,挂在或者贴在柱子上的对联,也泛指对联。其历史悠久,如清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所述:“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所谓“十字”,就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联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2.
春联小史     
战国时,中原老百姓把用桃木刻的木偶,挂在门旁,称为“桃梗”,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即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被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自此,春联之风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春联小史  相似文献   

13.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8,(5):48-49
卜算子·贺新春张慎三(江苏徐州)风雨润春晖,喜看红梅媚。祖国山河处处欣,辞旧迎新岁。今日贺新春,更换桃符瑞。水秀山青万象新,人共弦歌醉。水调歌头·腰鼓队晨练晓桦(山东曲阜)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言简意深。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应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5.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16.
模拟热身     
《新作文》2006,(1)
(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2)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3)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其实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学挂图的挂法和指法虽不一样,各据其理。但总的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①挂图应挂在光线充足的一边; ②如果两边光线均较暗,或较亮,挂图最好挂在教师的左手边(即讲台的左边);  相似文献   

18.
彩虹糖     
雨过天晴,一道彩虹(hóng)高高挂在天空。它真美啊!我想把它摘下来做成糖(táng)果:红的是草莓(méi)味的,  相似文献   

19.
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或“楹帖”。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当时人们为了祈福除灾,用桃木削成板,上刻咒语,以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诸事如意。公元900多年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又推广在楹柱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每逢春节或其他喜庆的日子,仍然十分流行在门扇上贴红艳艳的“对子”的风俗。但在古代,人们是把“对子”称作“桃符”的。为什么把“对子”叫做“桃符”呢?传说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很大的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根向四周伸开,方圆足有3000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