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是党内做工作最多的人,也是最忙的人。为了争分夺秒,他开辟了“第二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记者这碗饭究竟怎么吃?记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新闻学上的闸述甚详,新闻圈里的议论亦颇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全天候”统之。一日“不舍昼夜”。记者这职业,工作绝非每天8小时所能“了得”。“不舍昼夜”不但是新闻界应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记者这职业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一种工作方式。你说工作时间是8小时,下班路上碰到的新闻,8小时以外听到的新闻,要不要采,要不要写呢?当然要采,要写。  相似文献   

3.
记者是一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职业.只有每时每刻绷紧着神经.才能及时捕捉随时随地发生的好新闻。因此,做记者特别是做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锐化自己的“新闻眼”、“新闻鼻”,学会“全天候”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士彬 《军事记者》2007,(10):18-18
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回到北京后,社领导和同事与我初次见面,几乎都是问我"脸咋晒得那么黑?"我听后颇感欣慰,因为脸黑是千万里追随参演部队跨国输送及"野营村"驻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主要工作。深入,写出来的文章就扎实、有分量;道听途说、拼拼凑凑,价值就不高了。这是众人皆知的理,毋需我多嘴多舌。可是在当前,一些记者稍不留神,就会生出某些想象不到的后果来,“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羶”,于人于己皆不利。这些不留神的问题,我把它归纳为采访“四忌”。  相似文献   

6.
4月3日,笔者经河南省某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介绍,到县监察局采访一起人命管司。在监察局,接待的同志详细看过了笔者的记者证(系  相似文献   

7.
一善于采撷的人,知道如何去用群众的思想火花,编织智慧的摇篮。我不善于采撷,而这次也未想到要采撷,战士们闪光的思想和乐趣丛生的谈笑,却如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了我朦胧的心扉。那是35年前的事了-1947年夏天,在全国解放军"百万族旗大展开"之时,我跟战士们一起,依依告别沂蒙山区,向着鲁西南挺进,由内线作战转人外线作战。战士们刚刚从阎王鼻子山上  相似文献   

8.
新民晚报记者孙洪康在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桂冠以后!又作为上海市候选人参加范长江新闻奖的角逐。他,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也面临发展路途上又一个新的起点。谁都无法否认,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媒体间日益趋向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国广播在新的世纪里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同样无可否认中国广播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也是空前巨天的。中国广播要在新世纪里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在数字化、计算机化广播的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挖掘广播从业人员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培养一批“全天候”复合型广播人才,以更充分地开发和发挥广播自身所有的传播优势,在媒体竞争中增强实力,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0.
“喂食式采访”与“觅食式采访”,是笔者从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一次座谈会发言中听来的。 所谓喂食式采访,顾名思义,即张嘴等待,不论好歹,一律接受,懒汉懦夫的采访。所谓觅食式采访,则是根据写稿需要,根据记者愿望,想方设法,主动出击的采访。换句话说,就是深入生活,潜入海底,采撷最光彩夺目的贝石。 过去,许多采访线索常常需要  相似文献   

11.
报载:武汉市长吴官正不久前“微服察访”,在武汉港十五码头上,受到态度粗暴的服务员一顿辱骂。通过这件事,吴官正反躬自责,认为这是自己平时失察失职,挨骂活该;并且举一反三,从市府机关干部做起,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全市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切实实地抓好。吴官正市长这场颇为有趣的遭遇,再一次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市长察访时前呼后拥,带着庞大的队伍随行,就不可能发生市长挨骂这件事,但那样一来,市长也就不会发现服务员态度竟会如此的恶劣,  相似文献   

12.
长春和沈阳解放后,东北全境已经完全控制在我们手里。1948年11月底,《东北日报》由哈尔滨搬到沈阳,报社的主要工作也逐渐转到调研地方情况和战后建设上来。为此,过完春节后,大概在1949年2月上旬,我和报社的几个同志冒着严寒,深入到本溪、鞍山、辽阳、瓦房店等几个南满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据《电脑业年鉴》统计,2004年9月全世界共有9.34亿人经常上网,约占全球总人口(按60亿人计)的1/6。有专家预测。到2007年全世界将有13.5亿人经常上网。2004年我国上网人数达9400万,预计2005年这一数字将达1.2亿。网络人口的增长和规模是保证网络媒体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当未来全球更多的人参与互联网之中时,当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时,其影响力必将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高度的责任感和火热的激情采写出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新闻,也是对一个记的最起码要求。而不到现场、人云亦云;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感情用事、偏听偏信是新闻采访之大忌。  相似文献   

15.
著名画家冯大中以画虎闻名全国,画坛人称虎王。请冯大中谈画虎及对东北虎的理解就成为《东北虎》策划的题中应有之义。采访冯大中却并不容易。联系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画家的踪迹。文化新闻部的记者、编辑也帮忙多方联系,好不容易联系上了,画家却拒绝采访。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新闻宣传单位举行了首届“十佳”编辑记者评选,揭晓后,本刊编辑部派出十位记者追踪采访,连续刊发,可谓“倾巢出动”,形成规模报道。为何如此?除因评选“十佳”的重要意义外,我们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宽办刊视野,有益于读者和作者。《声屏世界》在1992年就被列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之一,研究广播电视宣传是它的立足点。但它的视野不能仅限于江西,也不能仅限于广播电视的宣传。它有责任将江西的“十佳”推向全国,还必须将报刊等其他媒体的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引入广播电视宣传领域。二则是为了锻炼本刊的编辑队伍。期刊杂志特别是理论业务研究的杂志一般只有编辑没有记者,广播电视宣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办好杂志,编辑也要增强采访实践,特别是要从“十佳”身上学到好的东西。因此,采访结束,稿件刊出后,本刊编辑部又特别举行了采访经验交流会,下面发表的采访手记,就是他们发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第一次见面,彼此互不了解,难免之间隔着一堵“墙”。采访者如何主动出击,拆除这堵“墙”,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迅速达到采访的目的,这是采访中的一大难题。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套近乎”是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共同兴趣法所谓共同兴趣法,就是通过畅谈被采访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而达到  相似文献   

18.
熊四喜 《军事记者》2007,(10):70-70
我是一名指导员,业余时间喜欢写写稿件。我能写一些内容充实的稿件,得益于平常的用"心"采访。2005年国庆节,我到某连队临时代职几天。去的那天,看到连部桌上放着一本稿纸,听副连长说那是旁边一干部家属写的小说手稿,而且说她不但写了两部长篇小说,还出了一本散文集。听  相似文献   

19.
20.
“最顺利“:采访代表没遇阻力重庆代表团驻地外,每到下午6点半,就会有大量记者守侯。全国各地的,都有。没证件,无法进入驻地采访。只能把代表约出来,就得在驻地外等候。说实话,重庆团的代表,还真给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