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睿 《教育学术月刊》2011,(6):22-23,27
学校道德教育在人的德性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必须切实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首先应重视道德之知的传授,防止对"灌输"的矫枉过正;其次,关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走进被遗忘的角落;最后,打破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责任田"意识,还学生一个统整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道德?"道"指做人的准则、规矩和与人交往的原则和规范;"德",最基本的涵义为"得",所谓"德者得也",即人对"道"的获得,人们认识了"道",由得于已,外施于人,便称之为"德",即人遵循为人之道所引起的收获体验。"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其实就是:道德规范之外的内容,是否可教?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还原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进行道德教育,而不是像现行的模式这样把道德教育过程当作是为了生活而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多是知识性的教育,仅把学生当做吸收道德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的主体性及其原有的"道德框架",使得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作者以人学观为指导,分析得知传统德育模式造成学生主体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道德教育中"人"的严重缺失,因此从人对人的理解和实践本质的角度提倡对话式德育模式的运用,从而实现"人"的回归,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人类的一种品质,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来实现的。当代道德教育理论越来越多地揭示了道德的实践性特征,德育实践成为道德教育首要的基本观念。按照"生活即教育"以及"三大"教育理念,在道德教育中推行德育实践工程化、工程实施项目化、项目实现生活化的"三化"模式,在系统工程体系下实施各种项目活动,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紧密衔接,将德育融入到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向阳 《生活教育》2012,(20):31-36
鉴于近年来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些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心理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心育与德育结合,提高留守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当前留守儿童学校德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视同一律,忽视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含义适应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道德教育"可采用四条主要措施,包括:培养"心理——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开设"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多学科渗透"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加强"心理——道德教育"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和深入贯彻,赋予了道德教育更高的实践意义,使我们更能立足于长远来反观我们的道德教育。笔者认为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个看似小实则大的问题,即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道德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抵消着道德教育的实效。就从这一现象出发,谈一些与此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是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工作,是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价值教育"一方面涵盖了"道德教育",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道德教育,可以将它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具体化,也是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给定身份还是培育尊严?石中英当前,在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出走,自杀等问题时常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们普遍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拒绝接受道德"教育",嘲弄它,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反抗它。这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很...  相似文献   

11.
"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职业道德缺失。其主要原因包括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90后"高职生对道德教育认识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异化。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基调";建立网络德育根据地,弘扬主旋律;与企业联姻,构筑认知与践行之桥。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给学生带来幸福与和谐。然而,我们常见的德育形式是说教和灌输,它以"外求"与"他塑"的形式来制约学生。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效果也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以美的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文、行、忠、信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其逻辑进程是:"性相近,习相远"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中庸"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内圣外王"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生教育"主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其途径和方法同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实施层面还不够成熟。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可供"三生教育"借鉴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统合所有教育时间和活动,制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根据国情、地区特点及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最为优秀、最为成功的道德教育家。孔子道德教育的成功基于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折中"色彩和"主德主义"的教育理想的设计;二是从人性出发的道德教育前提和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法。经由孔子教育理想和道德教育的内在探索,探求孔子成功的道德教育的背后因素,对于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重大启示,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的道德教育对今天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培养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省"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孔子说:"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认为"反求诸己"是培养德道的重要手段,曾参说:"五日三省吾身",综上可见,道德教育,尤其是现代化的校园管理下的道德教育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要在新时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典范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体验式道德教育在现代校园管理中的实施与成效。  相似文献   

18.
胡红艳 《考试周刊》2012,(71):186-18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两位大师都强调课堂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必要。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没有专门的教材,而且道德教育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渗透。财会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与金钱打交道,  相似文献   

19.
李冰  黄天娥 《教育导刊》2010,(10):12-15
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是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和自决。这三个方面既表明了道德的基本特性,又说明了道德内化于主体的规律性,它们内在地与社会密切关联。涂尔干道德观点社会性关联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构建道德教育的价值理念,要遵循道德教育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为己之学"教育观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道德教育中值得借鉴。挖掘"为己之学"的传统教育理念,可以进一步为当前的道德教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